[本站讯]3月23日,文学院在知新楼举办“我的山大故事·作家校友创作谈”文学沙龙。中国作家协会原书记处书记、原《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著名作家赵德发、周晓枫,《青年文学》主编张菁出席活动,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兵主持活动。

施战军回顾了在山大学习工作的经历,并表示,从在课堂上学习到走上讲台授课,自己始终被山大校园中充盈着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所引导、感动,并逐渐转化为推动自己进行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底气和力量。他期待更多文学爱好者依托院校资源,发掘自身潜力、释放文学灵感,在山大文脉的滋养中成长为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宽广国际视野和卓越创新能力的文学人才。

周晓枫表示,在山大积累了扎实的文学功底,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这些经历为自己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灵感和智慧。她提到,不同代际的创作者由于成长背景和社会阅历的差异,往往有着各自独特的关注点和写作方式。这种代际差异并非障碍,反而是文学发展的宝贵财富。她建议创作者之间应通过深入交流,共同进步与升华,进而让笔下的文字始终保有犀利的锋芒,推动文学事业持续繁荣发展。

赵德发结合自身经历,回忆了在山大学习期间的收获与成长。他将山大对自己文学创作的帮助总结为三个关键词:“增智”“解放”“唤醒”。在课堂内外的学习与交流中,他不仅构建了扎实的知识基础,还接触到了先进的文化信息,激发了强烈的创作热情。作为山东大学特聘教授,赵德发希望更多人投身文学创作,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为当代文坛持续注入新的创作力量。

张菁回顾了山大师生在自己文学观念塑造过程中的引导。她表示,自己始终谨记老师教导文学创作需要提升志气与稚气,挖掘文学背后的人文精神,坚守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山大文学院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历史底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底气、正气、勇气,不断激发出创作者书写中国故事的无限潜能。
互动环节,四位嘉宾回答了与会师生创作题材选择、思想表达、发展方向等不同层面的困惑,鼓励创作者扎实基础功底、坚定价值追求,书写富含人文关切与精神力量的故事篇章。

马兵在主持时表示,本次沙龙活动的举办目的是深入挖掘作家校友创作故事背后的经验智慧与精神内核,探索了解山大与作家创作之间的深度联系。本次文学沙龙,各位作家校友从自身创作情况出发,以创作心得启迪文心智慧,以校友故事抒发山大情怀,充分彰显了文学院“重情义、尚风骨、尊学术”的优良传统与向上向善、求真求实的文化氛围。众多校内外师生及文学爱好者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