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上好社会实践“必修课”,努力成长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文学院23支队伍、98名师生志愿者,分别前往山东、河南、甘肃、福建、湖北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各团队依托学科优势,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青春赋能乡村建设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高质量推广普及,是实现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伟力的重要举措。文学院“青春振乡”服务队依托山东大学对口菏泽市普通话水平提高项目,奔赴菏泽市牡丹区与巨野县展开实地调研,为当地幼儿园教师及保育员带来为期一周的普通话培训与读书活动。由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山东大学荣聘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对服务队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业培训,内容为普通话知识与教学技巧和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为后续调研奠定了良好开端。
团队成员积极走访菏泽市牡丹区和巨野县教体局、中小学等单位,广泛发放问卷,收到有效问卷100余份,掌握了菏泽市两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一手材料。团队依托调查结果筹划后续普通话培训活动,最大限度地攻克菏泽地区推普重难点。


实践期间,服务队与菏泽市牡丹区和巨野县各乡镇幼儿园结对,集结了百余位未取得普通话水平证书的幼儿教师,共同开展普通话培训。团队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数字资源,与菏泽市幼儿园结对,开展“诵读经典,树立文化自信”主题读书活动,为孩子们种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守护中华文化根脉,推动戏曲守正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文学院“鲁韵梆声”调研团以山东梆子的研究与传承为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团队进入山东省文化馆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线上展馆,共同观看山东省非遗传习大课堂与山东梆子专场演出。成员们各抒己见,讨论交流山东梆子表演的优势与不足。

调研团以小分队的形式到济南市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开展实地调研。成员们参观了中心的展览大厅,并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剧场后台观看排练,与剧团的指导老师讨论了山东梆子的形成、剧目和唱腔问题。团队以前期筹备资料和调研数据为基础,设计制作“山东梆子的传承与发展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包含填写者的基本信息、对山东梆子的了解评价、对山东梆子的发展建议三个部分,旨在从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出发,调查不同民众对山东梆子的了解、接受和评价,聚焦山东梆子的发展现状和传承创新。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情系社会、不负使命,充分发扬“重情义、尚风骨、尊学术”的文院精神,展现出对时代、国家和学校的深厚情怀和使命担当,为文化传承发展贡献山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