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自3月30日校园启动封控管理起,在山东大学党委统一部署下,齐鲁交通学院师生上下齐心、内外联动,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力量,将精耕细作事业发展与织密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相结合、双促进。

党建引领聚合力,内外联动“云”接力。3月中旬起,局部地区疫情形势严峻,学院党委提前筹备,做好师生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工作,并提前规划部署师生志愿服务工作。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凸显,在征集志愿者时,短短几分钟内,共19位党员教师、57名学生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学院党委在学校封控时,第一时间科学部署兴隆山、千佛山两校区留校教工力量,明确分工,迅速成立校内教工志愿者、学生志愿者、校外服务保障3支志愿服务先锋队。为及时了解居家人员思想动态,督促居家人员落实属地疫情防控要求,更加切实有效地衔接黏合校内外工作,各教工党支部建立留校人员与居家人员“一对一”联络机制,确保疫情防控无死角。为克服封控期间跨校区管理困难,保证多校区间的日常工作顺利开展,学院党委和学校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实时跟进、动态调整管理和工作方式,适时成立校外工作联络组,机动服务,与校内志愿者形成协作联动机制,及时传递校内外信息、文件及急需物资,打好封控期间校内外协同联动接力赛,做好校内外师生保障工作。

力克时艰谋发展,教学科研不断线。为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学院在坚持日常疫情防控不松懈的同时,稳步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一是形成稳中求进的工作机制。副校长、学院院长李术才院士主持召开学院班子会议,部署推动学科发展、教学管理、学生就业等工作。学院班子成员每周例会研究推进学院任期目标具体指标分解落地,研究部署安全工作未巡先改、审计工作迎检、意识形态专项督查等各项工作,保障学院一流学科建设目标顺利实施和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二是保质高效开展线上教学。学院在封控之前开展数次线上教学培训与答疑,并在第一时间组织全院教师进行线上教学平台的统计和管理工作,形成了学院班子成员听课督导、授课教师动态考核、班长和宿舍长及时督促学生上课自习的上下联动机制,保证线上教学效果不打折扣;为加强全院教师线上教学管理,守住立德树人初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院组织各系部线上开展师德师风貌座谈会,就如何讲好一堂课、协调传道受业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的关系等问题展开大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保证线上课程质量。三是加紧推动学科发展。为迈好“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新专业建设第一步,学院加强顶层设计,适时调整系部设置与培养计划,顺利完成了学院中层领导班子换届,在原有的交通工程系、城市与地下空间工程系、前沿交叉中心的系部设置的基础上筹建增设智能建造与工程软件系,形成三系一中心的新格局、新班子,并从落实新专业招生宣传、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方案设计等方面全方位立体打造新专业。近期为城市与地下空间工程本科专业认证工作的攻坚阶段,学院以城市与地下空间工程系为主,成立工作专班,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集合交通学院、土建学院、岩土中心相关科研教师和行政服务人员力量,召开多轮调度协调会和小组讨论会,共同攻关专业认证。四是持续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坚持持续引才、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后备人才引进相结合的原则,抓住人才项目申报关键节点,持续发力不松劲,持续推进国家、省部级、校级人才项目申报工作,新增各层次人才项目申报者4人;拓宽招才引才工作宣传渠道,加大高层次引才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引进宣传;积极开展博士后申报工作与2022年度专聘科技人员招聘;简化工作流程与手续,为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做好封控期间的配套支持与服务。五是扎实推进学生就业升学工作。动员教师充分参与学生就业工作,积极为学生联系考研调剂学校,推荐优质就业单位;建立未就业学生台账,加大关注,针对学生诉求有针对性推荐就业信息;为应届生提供“云面试”场所,尽可能创造良好的面试环境。
精准服务应时需,细致关怀用真情。为满足校内师生日常学习、工作、生活所需,保证校内师生身心愉悦,学院深入了解师生需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精准发力施策。班子成员先后组织开展教工、学生疫情防控座谈会,着重了解掌握和讨论交流线上授课质量、毕业课程设计、实验科研工作、学生就业等方面情况,围绕学习工作、生活环境、食堂就餐、快递收发等方面听取师生意见建议。因科研工作需要,学院第一时间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正常开放实验室,扎实开展实验室6S整改和安全检查工作,留校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开展逐室逐屋日常检查,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积极为研究生复试学生提供专门的复试场所,并举办复试经验交流会,提升复试通过率;及时解决学生外出就医需求以及药品需求,从心理上和感情上对学生进行疏导和鼓励;丰富校内师生课余生活,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健步走、跑步、气排球、篮球、跳绳、羽毛球等体育活动,组织留校教职工参加师生羽毛球比赛,观看《八佰》《悬崖之上》等红色电影等,保持良好生活节奏和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