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为加强对各类学科交叉融合的推进,4月9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山东大学(青岛)后勤管理处、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举办以“推进学科融合 助力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师生座谈会。青岛校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屠长河,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曙光,青岛校区后勤管理处处长苏保玲、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李海燕,青岛校区后勤管理处副处长郭晓东出席座谈会。

屠长河根据自身的科研经历讲述信息科学在环境相关领域的应用。他总结了在数据采集、模型计算和信息可视化三个层面上信息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随后,屠长河教授将理论代入实践,具体介绍了他在类似青岛的滨海城市利用各种数据模型为污水入海提供科学的选址依据等工作。他鼓励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与环境学院的同学增加交流,期待同学们在多学科交叉中能有高水平的成就。
李海燕就“三全育人”与学生创新实践的结合展开分享。实现“三全育人”,一是要对标“全员”要求,加强主体协同,实现育人“无人不做”;二是要对标“全过程”要求,落实过程贯通,实现育人“无时不有”;三是要对标“全方位”要求,加强空间覆盖,实现育人“无处不在”。苏保玲向同学们讲解创新实践活动的意义。他讲道,这些课堂以外的活动是对课堂内容的补充,能加深对该方面的学习研究,避免实践与专业脱节,同时实践亦是对专业知识的检验,对于以后同学们走向工作岗位,进行团队合作有很大的帮助。郭晓东为同学们系统地了解校区提供的信息化服务。他介绍了校园的一体化、全方位的服务给同学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有效支撑了良好的科研环境。王曙光进行总结分享,教导同学们在利用好学校提供的资源、交流平台的同时也要怀有感恩的心。在创新方面学校还积极建设高校合作平台,在人才培养的方面学校既有学科优势,又有交叉融合的培养方式,环境学院的同学们更要发挥这一交叉综合学科的特点,积极参与学科间交流,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分享过后,在场同学针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关于污水入海、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与“挑战杯”科创比赛等问题,与会老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
此次师生座谈会帮助同学们对学科融合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能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