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3月14日上午,海洋研究院、海洋学院通过腾讯会议召开山东大学海洋学科建设联席会议,共同谋划海洋学科建设。海洋研究院院长焦念志院士,两院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学科方向负责人参加本次会议,海洋学院党委书记孙文范主持会议。
会上,焦念志院士以“海洋负排放,支撑碳中和”为题作了有关海洋学科建设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五大挑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已超越科技领域,成为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我国短时间内要实现向世界承诺的“碳中和”目标,需要牺牲传统经济,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研发海洋负排放成为国家急需。报告总结了目前国内尤其是山大在引领海洋负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先发优势、扎实基础以及发展前景,尤其是“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及学术会议,并成立海洋负排放研发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未来,学校应充分利用理工结合的优势,不断推进海洋负排放研究的发展,促进学科进一步交叉融合。
海洋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张振山传达了校党委书记郭新立在青岛校区调研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并结合郭新立提出的具体工作要求,介绍了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学科汇聚融合群建设进展。同时,就两院携手推进海洋学科一体化发展,针对山东省海洋科学特色学科、博士点评估、第六轮学科评估等方面的重点推进、加强交流与沟通提出了具体建议。海洋学院常务副院长梁振林介绍了海洋科学博士点推进情况,两院研究生的培养结构,包括博士生、硕士生的招生专业、招生方向及导师情况;并分析了全国涉海高校,尤其是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的学科布局情况,重点将山东大学海洋科学与标杆学校中山大学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目前学校海洋学科在两地办学、学科发展不均衡、外部环境、大国重器等面临的挑战。海洋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刘纪化介绍了山东省海洋科学特色学科推进情况。2020年9月,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和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经过两院的共同努力,海洋科学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建设学科。
与会人员在前期学习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十三五”建设成绩和存在问题,下一步,将对照《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任务书》的内容,对标国内国际标杆,查找存在的差距和短板,深入分析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前沿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学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找准学科发展的新方位,明确学科发展的方向、任务和举措。
会上,与会人员围绕海洋学科建设进行了讨论交流,双方联合成立了以焦念志院士为组长的海洋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不断推进海洋学科建设、博士点评估、学科评估、学科融合汇聚,突出优势特色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