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专业教学+思政教育,全方位打造《生物化学》课程体系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04日 08:17 点击次数:

编者按: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育人水平,关键看教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才能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构筑育人大格局。日前,山东大学召开了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专题会议,明确了部署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工作的要求。现选取刊发部分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课程思政工作经验做法,期望广大教师从中获得启发借鉴,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意识,增强课程育人实效。

专业教学+思政教育,全方位打造《生物化学》课程体系

“你如何看待日本731部队的侵华史?”这个提问是发生在历史课,还是思政课上?都不是!这是一堂医学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是面向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和护理学等医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是应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机制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活动规律及机制、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为临床医学各学科从分子水平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及其它医学研究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2017年,自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来,生物化学课程团队积极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为一体的立体化《生物化学》课程体系,组建了一支优秀的授业育人的教学团队,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是衔接上下游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桥梁,是极为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要求,使学生在掌握人体的基本化学组成、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相互联系及其调节规律的同时,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生化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到医学临床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对疾病进行分析,并将生化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前沿科学研究的能力。此外,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职业素养和荣誉感,从而培养造就知识宽厚、能力卓越、素质优良、医德高尚、富有创新精神的一流医药卫生人才。因此,在课程建设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线上线下相结合、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相融合课程体系建设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为顺应时代发展,2017年生物化学课程团队申报了山东大学教改项目“双一流”人才培养专项建设——示范课堂建设专项—基于SPOC的生物化学课程建设与实践,积极推进在线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2018年,建设了《医学生物化学》在线课程,并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顺利运行,面向全国开设课程,同时建设了校内独立生物化学SPOC在线课程。截至目前,课程团队已经建设了六门在线开放课程(包括中文、双语和全英文课程),并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线开课。课程每个单元涵盖知识点微视频、作业和单元测验,另设置讨论区供学生讨论和教师辅导,受到了学习者的一致好评。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为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以发展需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以SPOC课程和翻转课堂为基础,进行生物化学课程体系的全面整合与优化,构建了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和过程性评价的标准化体系;依托建设的在线课程资源,在校内《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线上学习和线下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和实践,率先在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护理等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全面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们课前在线上看视频、完成作业、查阅文献和讨论问题,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重构和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出题优”“雨课堂”等课堂互动软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和即时反馈,并在课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学习和自我测验。线上课程和线下翻转课堂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法,不但是实现立德树人,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还加强了对学生教学过程在的考核,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打造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外,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通过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学科价值认同感、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以第一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为例,1965年,我国科学家首先采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牛胰岛素,解析了猪胰岛素的晶体结构,课程延伸了中国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贡献,如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物疗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等,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报效祖国。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推进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案例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民生健康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尝试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且在合作过程中培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品质。同时把思政目标的考核包含在知识考核中。例如,在讲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时,通过讲解“蛋白质需要低温才能保持活性,高温易变性”这一理化性质,让学生讨论、回答用什么样的蛋白质检测方法才能避免“毒奶粉”事件的再次发生?

有温度的教学团队,打造有厚度的课程

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课程组由八位教师组成,承担了临床、口腔、护理、预防、药学等医学相关专业的《生物化学》授课任务。课程组通过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和教学讨论、鼓励团队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对授课内容的把握及授课技巧,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增强教师的育人能力。近三年,团队教师共获得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十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两项,以及各类大学生科创项目及竞赛获奖十八项。在课程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三名教师分别获得山东大学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课程团队相信,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和不断努力,学生一定会成长为具有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栋梁之才。


【供稿单位:基础医学院 本科生院    作者:任桂杰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