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7月13日至21日,文学院“循迹”调研团赴安徽合肥以寻访当地文化传承为主题开展调研。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庐州文化历史悠久、独具地方特色,完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充分发掘其时代价值,对于当地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研团以合肥这一城市为代表,对罍街、城隍庙、安徽大剧院三地分别开展美食、建筑、戏曲文化实地考察,了解庐州文化传承现状,探寻徽皖文化传承路径。

罍街位于合肥市包河区,聚集了丰富多样的商铺,不断发扬安徽特色美食文化传统。调研团成员通过联系管理人员了解到,罍街不仅囊括耿福兴、刘鸿盛、同庆楼、庐州烤鸭等一众安徽本土的中华老字号,还保留了皖北传统的“炸罍子”这一饮酒风俗和传承百年的徽派特色建筑。此外,罍街的传统早餐街、夜市,茶馆、酒馆也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意味。调研团成员在掌握罍街传统美食文化传承情况的同时,结合当地民众、游客的意见提出建议:希望罍街在街道美食店铺规划中吸收各地美食特色、丰富宽度的同时,挖掘更多的传统美食、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庐州特色。

城隍庙位于合肥市中心,是当地的大型批发市场,也是徽派建筑特色最为鲜明的合肥建筑群。从城隍庙的外围到深处,徽派建筑元素从屋檐、石栏、台阶、到墙壁、回廊、梁柱遍布整栋楼阁宝塔,配合着极具传统风味的集市商家,形成合肥富含生命力的一处文化传承胜地。
在实地走访时,调研团成员观察到,城隍庙道路中常见重门、临街楼阁、檐角雕饰等特色形式,护栏石阶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走进城隍庙深处,平面布局更是灵活变换,廊道、转角的空间变换和利用,使得建筑造型更为丰富。调研团查阅合肥市城市规划公示,了解到了城隍庙片区未来不会进行大规模改动,徽派特色建筑群得以较好地保存,成为凝固的合肥特色建筑文化。同时,调研队员走访城隍庙附近的商户居民,了解到了他们保留了大部分原有的生活模式,传统文化风情十足,体现了传统人文民俗与时代接轨的文化新风尚。
庐剧在2006年即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调研团前往安徽大剧院,试图对合肥市庐剧团进行采访,深入了解了庐州戏曲文化,通过共同观看庐剧《休丁香》录像带,体验庐州传统民间风韵,感受庐剧这一传统文化留存百年的魅力。调研团向工作人员询问相关情况,得知庐剧面临传承力量小、受众数量少的危机,在剧院的演出场次不多,出版音、像盒带是当前主要的庐剧文化传播方式。调研中反映出的庐剧传承危机体现了当今传统戏曲文化的抢救、保护工作的迫在眉睫,庐州戏曲文化应得到当地文化部门更多的重视。
庐州的文化传承关系着合肥乃至安徽的文化发展,对徽皖传统文化传承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挖掘、阐发和传播,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社会实践中,调研团成员现场体验和探寻合肥的文化传承,寻访当地传统文化的古迹,对于美食、建筑和戏曲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开展传统文化传承调研也有利于提高社会对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关注度、增强人们为传统文化传承贡献力量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