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当前,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工科建设逐渐成为各大高校推进学科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党代会精神,软件学院通过成立创新实验班、开设多学科交叉课程等方式,扎实推进新工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着力调整学科结构,优化学科布局,助力学校“由大到强”转变。
2018年9月,软件学院成立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三个新工科创新实验班。这三个实验班依据国家新工科专业建设要求,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交叉融合、协同共享”为主要育人途径,通过创新培养模式、更新知识体系、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国家急需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本学期,学院开设了三门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课程,分别是“生物大数据”“智能机器人导论”“区块链原理与技术”。课程的开设,是学院在新工科专业建设中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新探索,是对校内协同育人、培养急需人才的新践行。新学期第一周,这三门新课程正式面向16级新工科专业实验班开讲。

“生物大数据”课程涵盖概论、超算进展及山大云平台、生物大数据产生与格式、生物信息学算法与实践、分子动力学模拟及设计、生物大数据的机器学习等内容,由生命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和软件学院的教授负责讲授。该课程教学设计以问题为导向,面向产业,面向前沿,合理新颖全面。第一堂课由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禄山教授主讲。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为大家详细讲解了生物大数据的发展、产业化及本课程的教学设计。
智能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为了让同学们将人工智能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更深入地掌握和运用学过的知识,学院特地针对实验班三年级的学生开设了“智能机器人导论”课程。该课程邀请了控制学院副院长宋锐教授和控制学院机器人研究中心马昕教授作为主讲教师,课程内容涵盖机器人基础知识、移动机器人、臂型机器人等,还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机器人领域的软件编程上机实验,受到学生积极响应,选修人数迅速过百。开学第一周,马盺教授为实验班讲授了“智能机器人导论”课程的第一堂课。
本周同时开课的还有“区块链原理与技术”课程,由软件学院孔兰菊副教授主讲。区块链是信息安全的一个前沿领域,可以支撑新型价值互联网应用模式。本课程联合山大地纬研究院和北京三未信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学研用深度结合,涵盖区块链基础理论、p2p网络、密码学、智能合约等基本内容,是山东省高校中第一门区块链课程。
下一步,软件学院将不断完善创新实验班制度,继续探索开设交叉融合新课程,为实现山东大学“由大到强” 积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