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李福清教授作客“新杏坛”
发布日期:2004年11月12日 10:03 点击次数:
[本站讯]11月10号晚7点 ,第十二期“新杏坛”在文史楼文艺与美学报告厅举行,来自俄罗斯的李福清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以“三国人物传记研究”为主题的报告。
报告会在七点准时开始,满头银发的李教授先从大家耳熟能详的“桃园三结义”谈起,而后是“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等广为流传的故事。在一个个的故事中给我们分析了他对一些人物的研究成果。
李教授摒弃了那种通过对各种史料的研究,结合当时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来分析研究人物的模式,而是以众多民间流传的通俗易懂的趣味故事,辅以他丰富的肢体语言,以一个外国人独到的眼光来阐释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三国人物中,关羽是李教授最喜欢的一个,在谈到关羽的身世时,李教授给我们讲了民间三种不同的传说 ,每一个都兼文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他还说:“关羽的青龙刀和赤兔马本是天上的神仙,因为相爱被贬下凡,而民间又有英雄配宝马、宝刀的传说。关羽是英雄,也只有象向他那样的英雄才有缘得到青龙刀和赤兔马”别样的视角在给我们带来新鲜感的同时还博得了阵阵笑声。
对于同学们提出的为何三国有不同的版本的问题,李教授回答到:三国故事因为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又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母题,所以它们差异中又有着本质的共同点。比如:在中原地区大家所熟知的是诸葛亮曾七擒孟获,然而在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的却是孟获八擒诸葛亮,这一点是差异。同时,诸葛亮被汉族等民族视为英雄,云南彝族等少数民族也同样视他为英雄。因为诸葛亮教会了他们盖房子、种稻等基本的生活技能。这又是相通的。
最后李教授还谈到:民间文化民间故事同样是我们研究中国文化的一个知识宝库,我们平常对三国的了解多半是来自于历史书籍 ,如《三国志》《三国平话》等。那些人物故事都被历史化了。而从那些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画册或是那些历史古迹中,我们同样可以搜集到丰富的资料去开拓对历史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
李福清,国际知名汉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世界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供稿单位:文学与新传播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