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在国博创建110周年之际,向国博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山东大学济南、青岛两地博物馆教职工认真学习回信精神,结合实际工作交流心得体会,反响热烈。
山东大学博物馆(济南)召开集体学习会议。会议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对博物馆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方向,既肯定了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意义和重要性,也对博物馆工作人员肩负的重大责任作出指示。下一步,山东大学博物馆教职工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实博物馆业务能力,不断创新展览展示形式,办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展览;要做好文物保管保护工作,保护和传承好山大博物馆藏品,进一步做好学术研究,为高校和社会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李慧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文博从业者的充分肯定,全体教职员工要进一步学习和落实。她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极大鼓舞了文博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也启示我们,守护和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需要我们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和保障。山东大学博物馆是学校对外交流展示的窗口,不仅要面向全校师生,更要面向社会,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博物馆展览宣传方面做好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和发展。
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回信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充分利用山东大学考古学科优势,在做好藏品研究、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创新展览展示,活化历史与文物。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讲好山大故事和中国故事,为建设具有山大特色的高校博物馆而努力。
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肖贵田表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既是博物馆的初心使命,也是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博物馆是文物的主要收藏场所,保护文物是博物馆的天然使命。文物保护工作不止于文物本体的保管、修复与维护,还包括文物预防性保护以及数字化保护。博物馆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平台,文化传承是博物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传承有多种方式,除了本体文物的保存、流传外,还包括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活化利用、文化交流以及各种宣教活动等。在科技发展和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应当围绕文物特色和中华文明主题,守正创新,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交叉学科资源,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在新时代形势下,智慧博物馆建设和发展势不可档,这一趋势既是文物保护的需求,更是展示传播的要求。他表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是博物馆的时代使命。博物馆作为社会公众终生学习的课堂,作为连接古今两端的桥梁,有责任和义务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发挥应有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情真意切、思想深远、内涵丰富、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博物馆工作和文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山东大学博物馆全体教职工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坚守初心,引领创新,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山东大学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在济南、青岛校区两地设馆,以考古文物成果为主题,先后举办了“文明之光”“文韵齐鲁”“精致考古”展览,等等,“百年学府,文韵齐鲁”展览荣获2021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展览优胜奖。山东大学博物馆展示的万年来山东地域文化和其他省域中华文化,不仅为学校校园文化注入活力,也为两座城市文化增添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