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自学校实行封闭化管理以来,青春的校园里多了许多“大白”的身影。他们应疫情防控紧急任务闻令而动、起而行之,于人群中逆向而行,用行动诠释何为志愿奉献之道,何为医者仁慈之心。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别样的医护志愿服务团队,他们就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驻洪家楼校区核酸检测点的医护人员。在“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进这群“白衣天使”,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背后不为人知的温情故事。

穿上防护服,他们是挺身而出的“防疫战士”。早上8点,“大白”们有条不紊地清洁消毒、准备物资,并以最快速度进入工作状态,开启一天的核酸检测工作。直到下午13点,5个小时的高强度采集工作才稍微告一段落,每当这时他们才终于能喝口水,上个厕所,有时甚至顾不上吃一口午饭,便又匆匆开始了下午的采样工作。采样过程很辛苦,每个人的脸上和手上都勒出了深深的印痕,贴身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而这也早已习以为常。防护服的背后,凝结着医护人员无尽的耐心和责任心。
李瑞雪是一名年轻护士,也是第一次执行防疫紧急任务。她介绍到:“虽然每天的核酸检测任务艰巨,但是志愿者同学和保安大叔与我们配合十分默契,在他们的协助下,大家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即使在高峰期也井然有序,能够快速完成采样。”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他们在为保安大叔写的一封感谢信中说道:“谢谢您,在这个特殊时期给了我们一份专属的安全感,就像一道光把防疫的日子照亮。”

卸下防护服,他们是一群有趣的灵魂。田甜、张凯明两名爱笑的年轻姑娘作为队内的“开心果”,常常讲一些笑话逗得大家开怀大笑。田甜是一位“新晋妈妈”,在接到任务时,孩子尚在襁褓之中。然而她义无反顾穿上防护服,奔赴防疫一线。虽然时常想念孩子,她却十分坚强,“田氏笑容”也成为她的专属特色。张凯明作为护士中的新生力量,也是一位拥有灿烂笑容的可爱女孩,她告诉记者:“队里的哥哥姐姐们都特别照顾我,让我倍感亲切,我们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样,彼此激励,并肩作战。”
全员核酸检测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几乎每名医护人员,都是一天下来连轴转,卸下“战衣”后满是疲惫。为了让大家放松身体、缓解疲劳,庞爱敏总是调动大家积极乐观的情绪,成为大家的心灵港湾。她是一位工龄超过23年的资深护士,也是队里的“知心姐姐”,工作中一丝不苟,生活中常常抚慰大家,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庞姐姐”。
王丽丽则是一位热衷于创新的“专利达人”,也是队内的“学习小能手”。工作之余几乎每天跑图书馆学习,她表示,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用申请到的专利帮助更多的患者。

“大白”背后真的有故事。没有从天而降的超人,只有迎难而上的凡人。2020年疫情肆虐时,苏晓晓主动请缨,毅然决然地签下请战书,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她回忆道,当时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面对眼前的未知数,内心也会害怕,但想到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就必须义无反顾,冲锋在前。苏晓晓表示:“在武汉的那56天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段时间我切身感受到了病毒对患者的侵害。如今再次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口罩,山大管理到位,封控及时,相信疫霾终将过去,我们必胜!”
张业颖与丈夫同为医护人员。当时武汉疫情爆发时,丈夫作为最早援鄂的几批,主动请愿前往武汉抗疫。如今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张业颖同样认为自己有义务、有责任站出来,她说:“当孩子知道可能要和我分别很长一段时间时,特别担心我,哭喊着不想让我走,现在每天都要跟我视频,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后来得知丈夫因为疫情防控同样无法回家,孩子只能托爷爷奶奶照顾时,心里真的觉得很无助”。说到孩子,她红了眼眶,继续说道:“老公本要前往上海援助,组长怕我担心家里,问我要不要回家照顾孩子,我很坚决地否定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必须坚守到最后一刻。”她明白,这是职责所在、义务所在,自己毫不后悔。队长霍美玲同样有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她向记者展示了孩子画的自己,并配文:我的天使妈妈。她表示,“孩子非常独立,也很支持我,我希望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相信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任务!”

聂凤姣是从山大护理学院毕业的09级校友,她表示,毕业之后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回母校看看。如今因为疫情再次回到母校,心里感触颇深,想着终于有机会可以回报母校了。“学校全方位保障我们的工作,物资充足,管理到位,师生积极配合,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身为山大人感觉特别骄傲,也常常想起那句熟悉的话语:凡我在处,便是山大。”
使命感,是从“大白”口中听到最多次的词语。他们挺身而出,以校为家;他们勇敢前行、全力守护。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防疫一线践行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