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坚守者——平凡岗位的防疫工作生活故事

——洪家楼留校教职医务员工群像侧记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25日 10:15 点击次数:

[本站讯]转眼间,学校实行封闭化管理已近一个月,洪家楼校区留守的教职医务员工的生活已经由最初的紧张有序渐渐步入正轨。长时间的封闭化管理,对于每一位留守教职医务员工的身心都是一份考验,他们坚守在自己平凡岗位上或悉心教学科研,或耐心相伴同学,或精心校园服务保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着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毅然逆向独行的奉献者——历史文化学院助理实验师岑卫:历史文化学院在洪家楼校区有9间实验室,安全管理一刻不能放松。岑卫主动请缨只身来到洪家楼校区,在疫情防控中独自默默坚守一方安全。

孤独却也成长,开展工作忙碌有序。每天早上八点,是岑卫的实验室例行检查时间,二十多天来从未间断,不能断电的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水电线路是否完好.....岑卫依次排查记录在账。每天面对着空荡荡的实验中心,些许孤单是难免的,但工作也是充实且忙碌的。疫情防控时期的独立坚持工作,对入职不久的岑卫来说也是一次历练,项目申报按时完成、实验室管理落实到位、仪器设备维护有条不紊,从开始的手足无措到井然有序,不知不觉成长了许多,对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平淡却很充实,查漏补缺完善自我。疫情防控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却也同时带来了不一样的节奏,全天时的工作状态下,岑卫充分利用时间去剖析反思,去沉淀过往的工作经验,更好地理解师生的需求。四月恰是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的关键时期,岑卫静下心来利用20多天的时间,通宵达旦地总结梳理申报材料,字斟句酌地研究申报内容,终于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相信疫情过去,他实验的工作开展和平台建设会更加令师生满意。

远离却不孤单,疫情防控面前你我同在。30日清晨匆忙入校,虽然学校学院之前已经做好了物资准备,但终究是有些仓促突然,但是,校区驻地指挥组同事和学院领导同事们细致入微的关怀和支持,从床褥、口罩、消毒液,到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都让他感受到了来自组织的温暖。他说,自己一定会尽职尽力地开展工作,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

温暖与知识的传递者——洪家楼校区图书馆工作人员郭瑱:郭瑱的孩子今年中考,眼下正是复习考试的关键时刻,妈妈的关心爱护是无法替代的。作为洪家楼校区图书馆的负责人,她早已做好了驻校的心理准备,她的选择更是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这让郭瑱感到无限温暖,让她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坚守岗位,勇毅前行。驻校期间,郭瑱带领两名党员坚守在工作岗位,以前由14个人完成的工作,现在由他们3个人完成。每天不到6点,他们就要开展全面防疫消杀,科学地开窗通风,为读者筑牢安全的防疫屏障。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半,每天接待读者1000余人,还要开展图书跨校区借阅、读者咨询、设备使用、馆舍巡查等工作。此外,她还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每天忙碌充实,但她总是告诉自己,要坚持旺盛的工作精力和不懈的工作热情,要带好这个团队,打赢这场战斗!

发挥职能,助力科研。为了更好的发挥出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技能,助力读者学习科研,他们组建了在线咨询群,安排居家业务骨干和驻校馆员在群内即时解答读者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科研助力服务。在与读者的交流过程中,她耐心地解答读者关于信息检索、馆舍使用、图书委托等方面的问题,与同事一起制作图书跨校区委托借阅、电子图书检索、数据库使用等小视频,并发布在咨询群内,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图书馆服务,掌握更多的科研信息。她带领团队以忘我的热情,给读者以关怀及温暖的陪伴。

勠力同心,守望春天。郭瑱主动了解到,驻守校区的齐鲁医院和山大二院医务人员阅读的需求非常强烈,但无法到校内借阅图书,她积极向这些老师了解情况,在没有相关规定和先例的情况下,向他们开设登记借阅服务,让医务工作者在校园内也分享到读书的快乐。他还主动想办法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策划组织了系列活动,在服务大厅举办诗词鉴赏互动微书展、布置校园植物收集墙、制作异形拍照小道具、在校园的角落中悬挂植物压膜卡片等,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帮助他们缓解紧张、压抑的情绪。一个学生在留言板写下这样一句话:感谢你们,让我无比充实,让我们共同守望春天吧!

师生身心健康的保卫者——洪家楼校区医务室驻守医生宋玉文:自3月15日医务室开诊至今,宋玉文医生作为第一批“开疆拓土”的防疫医护人员之一,放下一岁半的孩子,一直坚守在校园医疗服务一线40余天,见证了洪家楼校区医务室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慢慢对这里的校园、这里的师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精湛医术解病痛。驻校期间,校区医务室门诊就诊人数骤增,药物需求量显著增加,给这个新开诊的医务室带来了极大挑战和压力。宋玉文和同事们立即合理调整排班,延长工作时间,迅速申请药品,力求第一时间为师生解决问题。对于同学们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运动损伤、热水烫伤、结膜炎、过敏性鼻炎、口腔溃疡等等,他们积极争取,配足药物,不遗余力地满足师生日常需求。对于危急重症,他们临机应变,果断处置,及时转诊分流。有位同学凌晨4点突发腹痛,疼痛剧烈,全身冷汗,经过快速病史询问和检查,宋玉文和同事初步诊断泌尿系结石,迅速联系120,转运至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为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倾情服务暖心间。有一次,一位安保的老师夜间身体突感不适,没带医保卡就匆忙来到校医院就医,宋玉文老师为他进行了紧急检查治疗,了解到病情并无大碍后,主动拿出自己家中携带的药品,帮他缓解病痛之急。日常中,有的同学被热水烫伤或运动损伤,宋玉文会及时提醒他们来校医院为他们清洗换药,直至完全恢复;有的同学学习压力大,情绪焦虑,宋医生耐心地讲解开导,并结合自己感同身受的经历,为同学提供一定的心理疏导;还有同学发热需转诊发热门诊,她会全面周到地告知其注意事项,并安慰疏导排解同学的紧张焦虑。宋玉文说,作为医生,除了医药之外,暖心的话语和体贴的呵护同样重要。

引导学生成才的传道者——经济学院驻守洪家楼校区教师朱鹏华:朱鹏华得知学校封闭化管理后,最先主动报名进驻校园,参加校园志愿服务工作。每次交流,他总是能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与学生在一起,共同面对防疫挑战,为自己所热爱的校园和事业倾注一份温暖与力量,让自己也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志愿服务收获满满获得感。朱鹏华作为留校老师,在认真组织学生网课和课后辅导的同时,还与其他老师一起每周巡查一次学生公寓,把关心关爱送到学生中间,提醒他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搞好个人卫生、注意室内通风、按时上网课等。校园里学生分散在教室和宿舍上网课,平时的交流也变少了。针对这一情况,朱鹏华指导各班班长、党支书和团支书组织开展了 由留校教师参加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也增进了师生和同学们之间的感情。朱鹏华说他们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只是做了一些很简单、很普通的志愿服务工作,这让他们的校园生活和工作更加充实,同时也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Office hour”收获满满的幸福感。朱鹏华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把关心关爱辐射到其他学院的学生。他组织经济学院在洪家楼校区的教师志愿者推出了“Office hour”活动,到目前为止,已帮助十几名研究生交流解答了他们关心的学习、考证、科研、兼职、就业和考博等问题。有次,一位研一的同学对于读博和考公务员感到非常迷茫,在与朱鹏华交流时表现出非常焦虑,朱鹏华多次主动邀请这位同学,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和他自身的成长经历,为学生细致分析了在研究生不同阶段应该侧重的努力方向,交流后明显感到同学的精神更加振奋,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也被同学们活跃的思想和积极的心态所感染,看到学生们投来信任与感激的目光,也让他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

关爱关心学生的守望者——数学学院驻守洪家楼校区辅导员张志越:4月22日,张志越的宝宝刚过完1岁生日,这一重要的时刻,他没有与孩子共同度过,而是坚守在学生工作的一线,把关心和关爱奉献给了更多可爱稚嫩的面孔,他觉得在这特殊时期,与学生同生活、共进退,更是他要为之坚守和付出的信念。

暖心、共情融入点滴生活。入驻洪家楼校园当天,张志越就走进了每一间宿舍,了解同学们的想法,缓解同学们的焦虑情绪,及时掌握学生诉求,安慰安抚同学,给他们带去幸福感归属感安全感。期间,多名同学无法进行教师资格体检,他了解到情况后,一方面耐心安抚同学,一方面积极向学校职能部门反映,主动协同相关单位,加速促成了体检问题的解决。他还注重工作方法疏堵结合,在严之又严、细之又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为同学们做好政策解读,帮助同学们树立乐观、豁达的心态。他始终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定位自己,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为同学们上党课,进行思想引领和家国情怀教育,又聚焦身边小事,帮助有需求的同学求医问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毕业班同学进行就业指导。作为中心校区部分学生的辅导员,他也时刻牵挂着他们,每天通过微信、电话等线上方式,联系中心校区的同事、学生干部,及时帮助中心校区的学生解忧纾困,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共度难关。

奋进、焕新徜徉诗书青春。张志越十分关心同学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他常常与同学们一起想点子、出主意,提升思想高度和参与广度,组织举办读书分享会、篮球赛、主题班会等,让同学在课业科研学习之外,拾起平常一直想读却未读的书,每周在美丽校园的绿荫下,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同时,鼓励同学们和自己一起在昂扬的春天走出宿舍、教学楼,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释放青春,在校园中,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缓解了紧张、烦闷的情绪,让大家在校园内充分释放自己的青春和能量,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友谊,携手迎接更美丽的春天。

防疫一线的战斗者——洪家楼校区指挥小组志愿服务组翁祥栋:在此特殊时期,翁祥栋作为一名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她依依暂别3岁和7岁的孩子,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并用志愿服务落地劳动教育,守护她热爱的每一名师生的健康与成长,传递山大温暖、彰显劳育力量。

精细管理,志愿服务有记录、有落实。她建立“三表单一日报”工作方式,通过《志愿者基本情况实时登记表单》《志愿者需求对接表单》《校区技能(物品)互助表单》和《权益服务工作日报》(洪家楼校区专版),清晰记录志愿者特点、岗位需求、对接情况、工作时长等信息并实时调配志愿者需求对接,在做好学生权益保障的同时发挥洪家楼校区权小益的桥梁沟通作用,积极转达学校对师生的关心关爱。

精心服务,志愿服务有温度、有方法。她积极号召举旗帜、亮身份开展志愿服务,通过“亮旗帜”+“志愿红”的方式,以坚实的战斗堡垒切实发挥党员、优秀团员的主体地位,让党旗团旗在志愿服务一线高高飘扬。推出“军装绿”+“志愿红”组织成立“弘志”洪家楼校区退役士兵大学生党团骨干志愿服务先锋队团支部,彰显退役士兵大学生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校区特色精准开展志愿服务。探索了“红袖章”+“志愿红”的方式,开展校园安全守护和沟通工作,维护师生安全。

精准互助:志愿服务有创新、树品牌。突出“拉高线”,重点建设了“志愿服务pro版”举措,在做好基础性志愿服务的同时发掘劳动育人功能,形成技能、物品互助志愿服务项目,形成了常态化与自助式相结合的学生互助帮扶机制。指导洪家楼校区图书馆开展Sunny Library志愿服务项目,培育“悦读园”线上平台,定期在图书馆内和云端图书馆开展相关指导活动,为大家排忧解难、助力师生学术生涯。带领驻守洪家楼校区齐鲁医院志愿服务队开展Health Time志愿服务项目,定期开展专家科普小讲堂、急诊医学CPR培训等为大家提供健康咨询等。


【供稿单位:洪家楼校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组    作者:弘星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莉莉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