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为落实学校发展规划,推进一校三地共青团工作协同发展,实现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4月8日至4月9日,山东大学一校三地共青团工作交流活动于青岛校区举行,青岛校区党工委副书记郭邦礼,校团委书记张熙出席会议。
4月8日上午,由校团委研究生会指导老师方华发起并组织的“一校三地”研究生会联席会议暨党史学习交流座谈在青岛校区开展。方华强调,“学党史、知党情、强党性”对研究生青年群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生会作为研究生群众性组织,在研究生思想引领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一校三地研究生会代表针对如何增强一校三地联通互动,促进党史学习与研究生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活动深度融合等问题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思考,并就研究生会思想引领专题建设、深化改革成效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同日下午,山东大学一校三地“青年大学习·一起学党史”工作会议在青岛校区举行,校团委组织部李齐担任主讲人。会议围绕“山东大学共青团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什么是‘青年大学习’”“为什么要开展‘青年大学习’”“如何做好‘青年大学习’相关工作”四个部分展开。随后,由校团委朱云龙以“当代艺术合唱作品赏析与排练技巧”为主题的进行讲座,主要围绕“基础知识”“合唱现状”“均衡美”三方面展开,旨在通过音乐合唱上的启迪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扩大学习覆盖面,加强了一校三地共青团间的协作与交流。

同日下午,由张熙主讲的“用心学党史,躬行获真知”主题团校团课在华岗苑南楼举行。张熙讲述了不同战争时期中国青年的担当与作为。在革命战争年代,一大批爱国进步青年经受了五四运动洗礼和马克思主义熏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踊跃投身“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向荒山、荒地、荒滩进军”“争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等,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投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火热实践,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在新时代,广大青年自觉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中爱岗敬业、拼搏奉献,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
4月9日上午,山东大学一校三地共青团工作交流座谈会在华岗苑南楼举行。郭邦礼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表示高校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三全育人”作用,提出各级团组织应思考怎样抓住机遇,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认清形势、认清大势,把握正确方向。
张熙提出共青团工作的四个目标: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提升共青团工作质量为中心,服务学校各方面工作顺利进行;二要在工作过程中要强素质、广覆盖、提质量,一切活动围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展;三要突出校区特色,突出各学院特色,各共青团要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活动,打造各学院、各校区独特的品牌活动;四要对标三力一度,提升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贡献度。张熙对党史学习教育和校庆工作进行了部署。
威海校区团工委书记李彤彤介绍了威海校区共青团工作队伍的党史学习情况,指出团干部要带头了解、理解、用活党史,做好学生党史教育的领路人。青岛校区党工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团工委书记刘琰主持活动,并用“新”“合”两字总结了青岛校区的两大特点,“新”是指新校区,新环境,新人才培养模式;“合”代表着青岛校区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好,形成独特的系列活动。
青岛校区团工委、部分学院团委负责人就共青团工作进行主题汇报。青岛校区团工委张如懿从校区团情团务、工作现状、对策建议三个方面汇报了青岛校区共青团的工作开展情况。校区学院团委负责人代表分别就“书院文化建设”“书院特色品牌活动”“创新创业”“思想引领”“研究生学术引领”等方面展开汇报。济南校区团干部、威海校区团干部分别围绕党史学习教育、迎接百廿校庆等重点工作展开交流。部分学院的团干部依次发言,提出一校三地要齐心合力把团组织建设成有温度、有干劲的地方,并分享各学院在具体工作中的创新之处与重大举措,强调要结合专业特色进行文化建设,重点是开展具有创新性、吸引力和政治性的党史学习教育和校庆活动,并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提取凝练校园文化精神。校团委副书记翁祥栋,各学院团委书记、学生组织负责人现场参会。
此次工作交流活动的举办,一校三地各团委进一步加强了工作交流、拓宽了工作思路、凝聚了工作共识。从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创新实践、校园文化等方面回顾和规划了共青团工作,并号召全体共青团干部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苦干实干的精气神,全力提升共青团的“三力一度”,加强部门协同,共创良好校风学风,形成育人合力,推动学校共青团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服务青年、服务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