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2月10日,来自山西灵丘上寨中学、平型关寄宿制学校、下关九年制学校和河南确山老臧庄小学——两地四校的支教地学生在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带领下抵达济南,开始了他们的“从大山到山大”游学之旅。“从大山到山大”是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廿载征途”二十周年首站活动,也是由山东大学团委主办的首次山区学生游学活动。

缘起
“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简单淳朴,但每次望向连绵的山峰又充满了好奇。于是,这一次,我们决定带孩子们去看看山的那边,山大的模样。”第二十届研究生研究生支教团山西队的成员这样写道。

支教地学生通过老师的介绍和鼓励,对大学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受限于条件,没有机会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在日常学习中容易丧失信心,也容易辍学务工务农。

本次活动旨在带领一批品学兼优,对大学生活充满向往的学生,全面感受大学的历史文化、科技创新、学术氛围、课堂教学等,为学生们的学习树立目标、提供动力。同时,以山大研支团为桥梁,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力求在支教地学校与山东大学之间建立更长久深厚的联系。
行程
河南确山和山西灵丘的孩子在12月10日抵达山东大学,研支团负责接待的同学尽心为孩子们安排食宿,确保孩子们的整个游学过程顺利安全。晚上,全体人员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开了见面会,孩子们的游学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12月11日,研支团带队成员带着孩子们去参观了校史馆和博物馆,这是游学活动的第一站。在这里,负责讲解的志愿者介绍了关于山东大学的百年历史,孩子们在参观过程中不断发问,表现出对山大的浓厚兴趣;在近距离观看博物馆陈列的展品时,孩子脸上是抑制不住兴奋和惊叹。“在山大的历史长河中看到了山大之前的努力与今日的光辉”,上寨中学的一位学生在自己的游学日记中这样写道。下午,孩子们来到了山东大学传统文化体验基地,在这里拜孔子像,听先师事,实地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徜徉在诗、书、礼、乐交织的轻松氛围里。紧接着,研支团成员带着孩子们转战趵突泉校区,在这里参观标本室、做趣味实验,感受现代科技的研发和培育过程。晚上的时候,孩子去们和研支团成员一起观看了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孩子们在较为紧张的行程中放松身心,沉入到精彩的剧情和炫酷的电影特效中,在电影结束后还在热烈讨论。

12月12日,主要是让孩子们与济南当地学校的中小学生进行友好交流。山西灵丘的孩子去了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河南确山的孩子去了洪楼二小,大家坐在一起上课,从文体、实验、心理等方面进行课堂实践,收获了新的学习体验和知识。孩子们在经过最初的羞涩后,都积极与济南的新朋友交流,互换联系方式,收获了异地友情。其中灵丘的孩子刚好遇上一堂“美食课”,大家在课堂上加工半成品食物,然后去校门口义卖,最后捐助了所有义卖的钱款。“以前从没有上过这样的课,义卖活动好有趣”,灵丘的孩子和研支团成员交流中流露出对这类实践课的极大兴趣,“显然,这是他们来到济南后最开心的一天”。
12月13日,孩子们在研支团成员的带领下去了济南野生动物世界。在园内,孩子们不时地跑到自己喜欢的动物旁边,要求合影,还想要和大熊猫有亲密接触。12月14日,孩子们到了省科技馆,这里充满未知事物吸引着他们,“好奇、有意思,很想尝试。”他们之前很少有这样的体验,现在接触到这些新奇事物,都迫不及待想动手试试。下午,大家来到了中心校区春泥造物馆进行陶艺体验,每个孩子都在这里收获了自己的快乐。晚上,全体成员在仿吾学堂开了总结会,有一个环节是抽到签的孩子说出自己此刻最想说的话,其中一个孩子说道“我真的不想离开这里”。
四校两地的孩子们的游学活动到此就结束了。短短几天,孩子和研支团成员已经建立珍贵的情谊,有了彼此的约定。“刚来的时候有些小孩很内向,现在队内即使是最内向的孩子也会主动和我交流,问我问题”,研支团负责带队的成员刘玫苑和大家交流时说起,“孩子们还问我要考多少分才能上山大”。
后记
不管是这段时间热议的屏幕上的网络直播课,还是一直饱受争议的短期支教长期支教,又或者是像这样带有公益性质的游学活动,总是会有不同的声音和质疑。研究生支教团非常理解和尊重各方面出于不同考虑所发出的声音,兼听则明,这可以让一个组织反思和进步。
本次游学活动的口号是“从大山到山大,从种子到萌芽”。即使只有一个孩子因此而有了目标,让梦想萌芽,努力学习过上想要的生活。即使所有的孩子都只是当做一次领略不同风景的旅行,只要看到他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一切都值得。
当然,孩子们的性格不同,产生的想法也不同,所以研究生支教团老师们带着孩子们回到支教地之后,开展分享交流会,更细心地了解他们的想法,更用心地引导他们。成员们将会继续陪伴着孩子们,带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看更大的世界。研支团的成员们只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们更好的现在。如果有幸能影响一点他们的未来,那将是更大的幸运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