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24日,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高端学术论坛暨“西文渊”文学系列讲座举办两场讲座。东北师范大学刘建军教授作“细节与文学批评”的学术讲座;北京外国语大学郭棲庆教授作“外国文学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的学术讲座。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前院长郭继德教授主持讲座。
刘建军教授的讲座分两个部分:外国文学研究中为什么要注重文学作品中的细节和场景、如何关注文学作品中的细节和场景。刘建军教授从宏观层面分析外国文学研究中过于偏重理论的现象入手,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文学作品中细节和场景的重要性。他指出,文学批评的关键在于欣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而文学作品的要害在于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学价值,而专业的文学训练之一就在于培养把握文学作品细节和场景的能力。刘建军教授指出,经典的文学作品具有三大特征:引人入胜的细节与场景,即细节性;丰富的时代性知识和地方性知识,即知识性;艺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即哲理性。刘建军教授深入分析了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中那些使人终生难忘的细节与场景。他认为,没有使人难忘的细节与场景,就没有文学,经典文学作品的经典性都蕴含在这些著名的细节与场景中,细节决定成败。讲座中,刘建军教授还以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卡夫卡的《变形记》和艾略特的《荒原》为例,阐释文学研究者该如何提升自己关注文学作品中细节和场景的能力。他认为,文学研究者不能轻易放弃文学作品中的细节,要善于、乐于、惯于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细节和场景,因为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细节和场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郭棲庆教授在简述他自己从事美国文学教学与研究三十多年的经历的基础上,列出了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七个问题:第一,为何要研究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何在;第二,在外国文学的学习研究中,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专业学习中的要求有何区别,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有何不同的要求;第三,目前在外国文学的学习、研究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第四,后现代文学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如何认识和对待后现代作家和作品;第五,外国文学研究中,如何确定一个好的选题;第六,如何选用适当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外国文学;第七,如何写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论文。
郭棲庆教授指出,文学是人学,是社会学,是文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化、文明的结晶。文学与社会有关密切的关系,文学作品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而社会背景的研究则能够促进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书中自有人生路”。文学在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鉴别能力、陶冶情操、提高人文学素养、弘扬人文精神、感悟人生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郭棲庆教授认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外国文学学习与教学中,本科生是素质培养,以讲授为主,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与反应,学会写论文的基本方法;硕士研究生是学有所长,强调独立思考,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博士研究生是学有专攻,比较有深度,更强调独立思考。郭棲庆教授认为,缺乏进得去、出得来的两种视角,缺乏历史和现代两种意识是当下中国外国文学的学习、研究和教学的主要问题。郭棲庆教授从研究视角、写作手法、作品主题等方面阐释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背后的人文价值。最后,他从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三个角度阐释如何做好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参加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