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6月3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马伦邦(John Marenbon)教授在哲社学院作了题为“阿伯拉尔和索尔斯伯利的约翰论异教问题(The Problem of Paganism in Abelard and John of Salisbury)”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哲社学院谢文郁教授主持。
马伦邦教授首先对“异教徒”进行界定,提出“异教徒”在本报告里具体指非基督徒。接着,马伦邦教授对“异教问题”进行了阐释。他谈到,在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早期,诸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维吉尔、塞涅卡等因其美德而倍受尊崇的哲学家或诗人实际上是异教徒,如果他们真如历史所记叙的那么完美,他们理应位于应当受到救赎之列;然而对诸如“教会之外无拯救”等基督教信条的字义理解却得出他们肯定会受到诅咒的结论;围绕“异教徒的美德”与“救赎观”之间矛盾的争论也促使中世纪神学家们对教条和教义进行反思。接着,马伦邦教授通过仔细梳理阿伯拉尔的相关著作提出:阿伯拉尔早期在接受亚里士多德和波菲利的逻辑思想时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异教徒;1117年之后,他开始对神学问题进行思索并开始采用逻辑来论证诸如三位一体等基督教教义,同时也赞扬了哲学家的美德;他用哲学来论证信条的做法以及对哲学家美德的赞美受到教会领袖的激烈批判;对此,阿伯拉尔辩解道,哲学家们的美德不但包括他们对现实世界的高尚贡献,也包括对上帝的思索和对诸如恩典等基督教教义的把握。随后,马伦邦教授通过梳理阿伯拉尔的学生索尔斯伯利的约翰的异教观提出,约翰频繁地将古希腊哲学家们的美德和伦理政治智慧与圣经里的相似描述相提并论,从而强调哲学家这种异教徒们的美德,但同时也对亚里士多德或斯多亚派的某些与基督教教义不符的观点提出了批评,进而提出只有基督徒才真正知晓哲学。报告结束后,谢文郁教授对马伦邦教授的精彩讲座进行了总结和点评,现场师生就报告中的观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次报告会是“东西方的哲学解释”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的活动之一,是为了迎接山东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而举办的学术系列活动。研讨会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办,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哲学系协办。
马伦邦教授,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教授,在哲学史、中世纪逻辑学、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司各脱研究等领域有很深造诣,并主持着一个非官方的哲学史研讨会和中世纪科学与哲学阅读小组;出版著作十余部,学术论文数十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