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7日,著名学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浦安迪教授做客“天人讲堂”第53讲,为大家作了题为“异树同果,同果异味:自犹太文化的角度管窥儒家思想的精神抱负”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主持。
讲座中,浦安迪教授分别从表层意义上和深层意义上比较了犹太教与儒家思想的同和异。他谈到,在表层意义上,犹太教和儒家思想都很重视家庭、重视教育;两种文明都有悠久的历史,且和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它们都有连续性,未曾中断;都推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等等。不同之处在于,从总体上看,儒家思想的发展始终处在一个天下统一的历史背景中,而犹太民族的历史则多分裂,长期处于流散的状态。他还反思了泛泛而谈的文化比较,认为很难从表层意义上发现两种文明之间实质性的异同,例如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在世界许多文明中可有论述和发明。
在此基础上,浦安迪教授从深层意义上为大家阐述了犹太教与儒家思想的异同关系。他认为,重视学术传统是两种文明最本质性的东西,世界上没有比儒学和犹太文化更重视以学问为社会知识的基础的其他文明了。中国自隋唐时期即开始实行逐渐完备的科举制度,整个社会推崇“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犹太文化史中先知和拉比是尤其重要的人物,他们都是学识渊博、大智大德的人物。在不同点方面,有一种很普遍的说法:犹太教是一种宗教,而儒家思想是一种入世的、而非出世的,是人间的、而非信仰上帝的思想,所以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浦安迪教授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在他看来,犹太教虽然是宗教,但其经典并不过分谈论如天堂、地狱、来世等宗教性的内容,并且也很少有教条之类的话语;而且希伯来《圣经》中“道不在天而在地”的观念,与儒家典籍《中庸》的“道不远人”如出一辙 ,自此意义上,二者都很重视现世的人间生活。
浦安迪教授的演讲结束后,傅有德教授作了总结与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对浦安迪教授提出的犹太教和儒家都重视学习、学问的说法表示赞同,两种文明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往往取决于其学问的高下。此外,两种文化都有注经、解经的传统,很多大思想家都是通过诠释经典来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最后,他就“儒学是否是一种宗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就有关问题与浦安迪教授进行了交流。浦安迪教授还就其他问题与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浦安迪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汉学家,全场讲座他都使用娴熟的汉语进行演讲和与听众交流。全校师生二百余人聆听了演讲,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浦安迪(Andrew H. Plaks),著名汉学家,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荣休教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东亚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典文学、叙事学,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浦安迪教授通晓十几种语言,尤精于希伯来语、汉语、日语、俄语、法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