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27日下午,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特聘一级教授张海鹏做客山东大学大家讲坛,并作“有关钓鱼岛和琉球再议的思考”学术报告。
报告中,张海鹏教授以其近期发表的《论〈马关条约〉与钓鱼岛问题》(《人民日报》2013年5月8日)、《琉球再议,议什么》(《环球时报》2013年5月17日)两篇文章为主线,结合钓鱼岛及琉球现状,回顾了钓鱼岛与琉球的历史问题由来,解读了钓鱼岛与琉球问题的史料依据。张海鹏认为,“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一论断”史料确凿,无可辩驳;从新近发现的史料看,即使关于琉球问题亦值得重新商榷。他结合境外海外媒体的报道及对其个人的专访,以日本外务部、中国香港凤凰电视台、香港文汇网、新加坡联合早报等为例,介绍了文章发表后日本、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媒体的反应,并解析了琉球问题再议的原因与内容。张海鹏教授表示,对钓鱼岛和琉球进行解读是一种自发的学术行为,根据新史料解读历史问题,体现了历史学者的问题和责任意识。作为中国历史学界的领军人物,张海鹏教授十分重视历史学科的作用。他说,历史学是人文科学的基础,不仅要为国家现实服务,也需为全体人民的知识素养、为民族的发展服务,要耐得住清贫,要在清贫中奉献,这也是一名历史学者的光荣所在。提问环节,张海鹏教授就“中国疆域变迁”、“琉球问题提出的时机”、“李克强总理在波茨坦会议旧址的发言”、“中国威胁论”、“日本右翼军国主义”等问题一一作答。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杨加深主持报告会,全校300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张海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特聘一级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国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学术顾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中国近代史》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