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文学生活馆:赵克芳讲《西厢记》

发布日期:2014年06月04日 11:03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30日,专栏作家、山东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赵克芳作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第13期文学生活馆,以“花间美人——《西厢记》”为主题,赏析元曲的语言魅力和人物之美。
  讲座中,赵克芳首先为大家讲解“花间美人”称号的来源,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曾评价《西厢记》“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她认为,美好的文字就像花朵一样,它是人们灵魂的表情,散发着灵魂的芳香,而《西厢记》就犹如这“花间美人”,格外美好。
  赵克芳通过《西厢记》,引导大家走近美与爱的世界。一是美在语言,《西厢记》作为元曲代表,语言既典雅清丽,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同时不失质朴俚俗,如“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西厢记》中曲牌名,如“醉春风”、“小桃红”、“寄生草”,十分优美。而叠词的连用,也让语言更加富有韵味。赵克芳补充说,元曲的这种语言风格跟时代息息相关,在”十儒九丐“的元代,文人饱读诗书却只能从官场转向勾栏,也就因此诞生了这种富有趣味的语言风格。二是美在人物,赵克芳认为,王实甫借张生之眼,看到莺莺“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听到她“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莺莺似乎知道有人在关注她,呈现出渴望被人看到的样子——天真自然,温柔端庄。在老夫人变卦之后,莺莺叹道,“而今烦恼犹闲可,酒后思量怎奈何”。人物心理刻画十分细腻,衬托出莺莺的深情温婉。
  最后,赵克芳引用金圣叹的评价“双文(崔莺莺)是题目,张生是文字,红娘是起承转合。”“张生是病,双文是药,红娘是煮药的,其他人只能是煮药用的姜,醋,酒,蜜”,别出心裁而又恰到好处。

\ \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文/倪赛美 图/李子路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代洁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