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郭继德谈阿瑟·米勒在中国的影响和接受

发布日期:2014年08月31日 14:40 点击次数:

  [本站讯]8月30日上午,外语学院博士生导师郭继德教授在洪家楼校区作了题为“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在中国的影响和接受”的学术讲座。
  郭继德首先介绍了阿瑟•米勒的戏剧理论,作为新现实主义戏剧大师,阿瑟•米勒更多继承了易卜生的创作传统,致力于在舞台上构筑美国社会的真实形象。他强调剧作家要有切中时弊的判断,并把它体现在作品中,向观众灌输。而在表现手法上,他并不拘于“真实的再现”、“环境和人物的典型性”等现实主义原则,而是更多地吸纳了其他戏剧艺术形态,特别是表现主义戏剧的语汇和技巧。随后,郭继德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阿瑟•米勒的戏剧创作,并且以1978年米勒作为“进步作家”两次访华为背景介绍了他对中国的影响。阿瑟•米勒两次访问中国,在中国舞台上已上演了《炼狱》、《推销员之死》,尤其是1983年5月,米勒亲自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执导的《推销员之死》演出大为轰动,几乎成为类似“乒乓外交”的中美关系解冻之后两国戏剧交流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外语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讲座。本次讲座是外语学院主办的研究生暑期学校项目——“跨文化研究视野下的西方文学经典”暑期学校系列学术讲座之一。
\

【供稿单位:外语学院    作者:文/张洪刚 皮野 图/张洪刚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丁璇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