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文学生活馆:马兵主讲钱钟书与《围城》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24日 14:50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马兵做客文学生活馆,为观众们从不同角度深度解读了钱钟书的《围城》,现场观众反响热烈,纷纷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
  讲座伊始,马兵先就钱钟书的个人成长经历与《围城》的创作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他认为钱钟书是一位有非常高学养的人,而《围城》是一部非常深邃的作品。“以我的知识储备,我在解读的时候,感到困难。”正式解读《围城》之前,马兵向大家介绍了钱钟书另外的一些作品,《上帝的梦》、《猫》、《灵感》和《纪念》等。这些作品或捉弄人物,或嘲讽世界,或刻画知识分子的丑态,或对所谓上流风雅进行讽刺,都有《围城》的影子。
  何谓“围城”?马兵认为,“围城”可以理解为一种悖论的选择困境,“围城”不仅仅指婚姻恋爱,“世上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接着,马兵从四个角度解读了《围城》。分别是作为学者小说的《围城》,作为社会批判小说的《围城》,女人围的城和围女人的城,作为表达存在主义生存观的《围城》。
  作为学者小说的《围城》,钱钟书为主人公的命名富含文化韵味,方鸿渐、唐晓芙、赵辛楣、孙柔嘉、苏文纨……这些名字均取自《诗经》《楚辞》,姓名的含义也隐含着人物性格和命运。《围城》中写了各种类型的女人,马兵引用原文展示了各位女性的形象描写,带领听众再一次领略了原文的魅力。钱钟书是个“性恶论”者,《围城》其实讲的是全人类的命运,首尾照应,全文贯穿着浓浓的孤独感,“也许我们都在走进围城或是走出围城的路上”。
 \ \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唐宁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原源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