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荀鲁盈/夏永振教授团队在超硫化物检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9日 14:28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荀鲁盈/夏永振教授团队在生物传感领域知名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highly specific whole-cell biosensor for supersulfide detection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的研究论文。课题组研究生刘帆和王敏为共同第一作者,荀鲁盈教授和夏永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

undefined

超硫化物(如单质硫、无机多硫化物H₂Sₙ、有机多硫化物RSSₙH等)在生物系统、环境硫循环以及锂硫电池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由于其高反应活性和结构复杂性,复杂环境样品中超硫化物的准确定量分析一直面临较大挑战。

该研究首次开发了一种基于根癌农杆菌超硫化物感应阻遏蛋白AtBigR的全细胞生物传感器(AtBigR-WCB),用于超硫化物的特异性检测(图1)。这一新型生物传感器系统对超硫化物表现出卓越的特异性,对H₂S、硫代硫酸盐和谷胱甘肽等物质的响应可忽略不计。通过对AtBigR-WCB进行系统性优化,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背景泄漏极低、灵敏度高的生物传感器,能够在微摩尔水平检测超硫化物。

undefined

图1. 基于AtBigR的全细胞超硫化物生物传感器工作机制示意图

在抑制状态下(上图),AtBigR蛋白处于还原态并结合于启动子区域,阻断下游荧光报告基因(mkate)的表达。遇到超硫化物(如S₈、多硫化氢HSₙH、有机多硫化物GSₙH等,n≥2)后,AtBigR发生氧化修饰,DNA结合能力降低,从而解除对报告基因的抑制,使细胞产生可检测的红色荧光信号。

研究团队成功将AtBigR-WCB应用于多种深海沉积物以及锂硫电池电解液中的超硫化物含量定量分析。应用结果表明,在多种海洋环境深部沉积物中均检测到广泛的超硫化物积累(图2)。此外,研究还发现优化后的AtBigR调控系统本身可作为一种新型、低泄漏的基因调控元件,为合成生物学提供了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基因调控系统。

undefined

图2.基于AtBigR-WCB对中国沿海不同地点海洋沉积物及南海冷泉间隙水中超硫化物等硫组分的定量分析。A)中国沿海各沉积物采样点分布图;B)东海沉积物中超硫化物的垂直分布;C)厦门红树林沉积物中超硫化物的垂直分布;D)鳌山湾滩涂沉积物中超硫化物的垂直分布;E)黄河口潮间带沉积物中超硫化物的垂直分布;F)南海冷泉沉积物中超硫化物的垂直分布;G)南海冷泉间隙水中硫代硫酸盐含量;H)南海冷泉间隙水中硫酸盐含量。

该成果为环境监测、能源材料开发及合成生物学领域相关研究提供了创新性技术平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实验室联合项目等资助,山东大学生命环境研究公共技术平台给予了大力支持。


【供稿单位:微生物研究院    作者:刘帆 夏永振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莉莉 周末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版权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