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吴选俊教授团队在SARS-CoV-2病毒广谱疫苗研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Self-Assembled Nanovaccine with BA.4/5 Receptor-Binding Domain and CpG Oligodeoxynucleotides Induces Broad-Spectrum Neutralization against SARS-CoV-2 Omicron Subvariants”为题,发表于国际材料科学领域顶级期刊ACS Nano(最新影响因子15.8)。该研究由山东大学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完成,吴选俊教授为论文最后通讯作者,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杨晨东为共同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在全球SARS-CoV-2疫情持续演变的背景下,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及其层出不穷的亚变体(如BA.5、XBB、JN.1、KP.2等)对现有疫苗的保护效力提出严峻挑战。先前广泛使用的疫苗大多基于原始毒株(WT)设计,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中和能力显著下降。尽管RBD二聚体疫苗(如BA.2、XBB.1.5等)能部分提升对特定变异株的防护,但需频繁更新抗原,难以应对快速演变的病毒。因此,开发一种能广谱覆盖多种变异株、且长效防护的疫苗成为迫切需求。

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PC7A纳米平台,将奥密克戎BA.4/5毒株的RBD抗原与PC7A聚合物共价结合,形成自组装纳米胶束疫苗(BA.4/5 RBD-PC7A),并通过静电吸附CpG佐剂增强免疫应答。实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在动物模型中表现出优异的广谱保护效果:在兔和小鼠体内诱导的抗体可有效中和BA.5.2、XBB.1.18、HK.3、JN.1和KP.2等多种毒株;接种疫苗的金黄仓鼠在BA.5.2活病毒攻击下,肺部病毒载量显著降低,且无显著病理损伤,证实其实际防护效果。该研究为应对SARS-CoV-2病毒持续变异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未来若通过临床验证,有望成为新一代广谱SARS-CoV-2疫苗的重要候选。
吴选俊教授团队深耕重大疾病疫苗研发领域多年,在新型疫苗设计方面形成独特技术优势。团队创新成果先后发表于Adv. Funct. Mater.、ACS Nano、Angew.Chem.Int.Ed.、J. Am. Chem. Soc.、Adv. Sci.、Biomaterials等学术杂志。相关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持续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