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3月23日,《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召开第9期海岱论道·青年工作坊。本期工作坊的主题是“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有4篇优秀论文入选。工作坊由《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李春明编审主持,来自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河海大学、深圳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杂志》编辑部等单位的1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
四位报告人分别从社会学、法学等不同学科视角介绍了自己的论文。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研究员刘秀秀就复杂劳动能否平台化、怎样平台化以及如何进行平台化治理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斌欢将互联网行业作为突破创新型行业的代表,结合突破创新劳动的技术特点和劳动过程,切入该劳动力市场的结构问题,探讨该现象背后的动因;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讲师李干探讨了新业态就业“选择模式”的评价定位,认为“选择模式”的健康运行重在平台的充分竞争和反垄断;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梁栋分析了新业态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的模式选择与制度构建,提出构建新职业伤害保险,应重点应从保费缴纳、伤害认定、待遇给付这三方面展开。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邵占鹏、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丁惠平、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教授刘子曦、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梁超、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副教授章惠琴、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研究员刘秀秀、《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审李佳欣、《法学杂志》副研究员杨志航,以及《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陆影、王苏苏、王玲强、苏捷等,分别针对四篇论文的学术价值、创新性和规范性,从选题前沿性、论证严密性及写作标准化等维度展开深入评析。
李春明作总结发言。
海岱论道·青年工作坊作为《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的长期性品牌学术活动,围绕社会焦点和学术热点不定期举办,并广泛邀请青年学者参与,通过论文汇报、专家评议、编辑点评、作者回应等环节,提高论文写作质量、推进学科融合发展,打通青年学者与学术共同体的交流渠道,助力青年学者不断推出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