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环境研究院侯可勇教授团队在毒驾路检便携式质谱研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Photothermal Desorption and Reagent Assisted Low Temperature Plasma Ionization Miniature IT-MS/MS for On-Site Analysis of Illicit Drugs in Saliva and Urine”为题,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期刊上。环境研究院毕业生吴云、博士后厉梅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厉梅,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徐伟,侯可勇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单位。

本工作开发了一种光热解吸结合试剂辅助低温等离子体电离便携式离子阱质谱仪(PDRA-LTP-ITMS)实现了毒驾现场快速检测。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包括:PDRA-LTP-ITMS仅重12kg,采用的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在离子引入阶段连续筛选目标离子,相较于传统全扫描模式,其灵敏度提高3倍;PDRA-LTP将电离区和光热解吸区集成于一体,采用卤素灯在5 s内迅速将样品加热至250°C,使样品迅速转移至气相中;使用丁醇和丙酮双掺杂剂增强了热解吸和电离效率,使灵敏了提高了2.6倍。经过参数优化,PDRA-LTP的灵敏度与大气压光电离和nano-ESI相比,分别提升了4倍和10倍,仪器性能与商品化的LTQ-Orbitrap velos pro ETD MS相当。医用棉签现场采集唾液和尿液样品,样品仅需10 μL,无需前处理直接进样。唾液中毒品(MDMA、MDA、甲基苯丙胺、苯丙胺、氯胺酮和可卡因)5 s内的检测限(S/N=3)为4.5 ~ 20 pg μL-1,优于国标GA1333-2017的毒品现场检测阈值要求,为毒驾路检提供了一种快速、现场、便携式的检测新方法。
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