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中国语文》2024年第3期“语言文字‘冷门绝学’研究”专栏,刊发了文学院王辉教授撰写的学术论文,题为《“徵”“微”讹混的时代层次与异文辨析》(起止页码:371-381)。
论文指出,战国以前文字中“徵”“微”形体有别,不具备充分的讹混条件,二者未发生系统性讹混。秦汉以后,尤其是“微”字从“耳”的写法及其变体出现后,开始与“徵”形近易讹。且“徵”“微”在刻本中的用字本身形体也比较接近,导致二者多有混用,广泛分布在出土文献和传世古书中。先秦两汉重要典籍中,二字常以异文形式出现,正、误的辨析,需要综合运用文意、语法、语音等多方面知识。
王辉,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字与古文献。
近年来,文学院依托山东省高校文科实验室“山东大学语言科学实验中心”,围绕教育部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强基计划”,持续深耕古文字“冷门绝学”领域,教学科研成效显著,已成为中文学科发展中的重要增长点。古文字强基班导师刘祖国、侯乃峰、王辉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连续以“优秀”等级结项;兼职导师、《甲骨文导读》课程任课教师何会获批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在《中国语文》《“中研院”史语所集刊》《Religions》《文史》《文献》《文史哲》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强基班同学在第一届中国人民大学“树人杯”未来古文字学者学术征文大赛成绩优异,共获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