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 4月26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杨荣祥做客文学院第368期“新杏坛”,作题为“历史观念·系统观念·跨语言视野——略谈汉语语法史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岳立静主持。

杨荣祥教授首先提出,研究汉语语法史必须要有正确的观念,其中最重要的是有历史观念和系统观念。杨荣祥教授强调,研究汉语语法史,不仅要有广阔的理论视野,还要有跨语言的视野。跨语言视野就是要突破以往以历代文献记录的汉语为依据并将其看作同质语言研究汉语语法演变的局限,充分利用汉语方言资源,将历史语法研究与方言语法结合起来;要把汉语自身的语法演变研究和因与异族语言接触导致的语法演变研究结合起来,吸收并应用基础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要把汉语语法的历史演变与人类其他语言的语法演变进行比较,用“历时类型学”的眼光观察汉语语法演变的个性和与其他语言演变的共性。
在交流环节中,在座同学就出土文献研究中如何运用语法知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检索语料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选取好的古籍标点本、西北方言与东南方言的研究范式存在哪些差异等问题进行提问,杨荣祥教授逐一作答。
岳立静教授结合自身学术实践总结道,研究者不能仅从时间轴上观察某个语言现象,而要将异质的成分从同质的语料中剥离出来,尤其注意时间、地域、文体等方面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