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稻畑耕一郎教授谈风土与文明——叙说:以中国为例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06日 16:02 点击次数:

[本站讯]11月30日下午,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稻畑耕一郎做客第353期“新杏坛”,于知新楼作学术讲座,题为“风土与文明——叙说:以中国为例”。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杜泽逊主持,数百名师生聆听讲座。

讲座伊始,杜泽逊教授对稻畑耕一郎教授进行了介绍。稻畑先生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感受到了中国不同省份的风土人情。他提倡同学们要多走出去,只有亲身实践过,才会成为自己人生阅历的一部分。接着,他引入“风土”一词,《国语》韦昭注:“以音律省风土,风气和则土气养也。”中国古代从中原到西域,了解到了两地之间风土的差异,因此要重视地区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随后,稻畑先生提到气候和人类社会起源的关系,指出游牧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之所以有所区别,是因为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别。由此可见,文化植根于当地生活环境。同时,他提到不同的文化之间需要交流的,只有多元文化之间相互交流融合,社会才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稻畑先生强调,文明是广义性的、主动性的,是全世界的,特定的文化诞生于一个区域的风土中,文明社会需要互相承认不同的文化之间的价值。他认为构建对文化宽容的社会也是世界文明的愿景,21世纪的文明是环球化的人类的文明。

杜泽逊教授表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扩大视野,积极地从不同角度综合思考问题,同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进行实地考察之前,要“有备而来”,做到心中有数,在游学的过程中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发言,从《水浒传》、蛇的象征意义以及气候冷干化对文明转型产生的影响角度进行提问,稻畑耕一郎教授进行了认真解答。

稻畑耕一郎,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江苏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海外顾问。曾任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中国古籍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考古系访问学者、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著有《神与人的交响乐:中国面具的世界》等,主编出版《日本足利学校藏国宝及珍稀汉籍十四种》等,译著有《中国的文明》《中国汉字学讲义》等。获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王新美    摄影:周予婕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