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侯样祥研究员做客艺术学院致新沙龙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8日 10:11 点击次数:

[本站讯]11月23日,致新沙龙第五期在艺术学院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编审侯样祥做客致新沙龙,作题为“由‘绩尽’引发的选题和论文”的讲座。艺术学院副院长姚榕华、王文灏出席沙龙。沙龙由艺术学院院长助理张爱红主持。艺术学院青年教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加沙龙。

undefined

侯样祥研究员以“世传永乐脱胎器最轻薄,然皆白色,无绩尽”讲起,以“绩尽”之“误”为研究源起,概括了人文社科类科研论文的写作具有阶段性、局域性和主观性的三大特点,并强调在进行理论研究时应有质疑精神,要正确看待自己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创新点。其次,侯样祥研究员推荐了读书的步骤:初读、细读、抄读、做注,以其对乾隆陶瓷诗的系列研究为例,深入论述了论点、论据和论证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准确使用注释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undefined

在提问环节,侯样祥研究员就艺术与考古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三重证据法,即文献、实物和田野三方佐证的分析研究法。针对无实物或无文献的研究对象,他强调,可通过当时的文人笔记作为论文佐证材料,从中发现不同时代或民族背景的审美差异,为论文的论证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侯样祥研究员谈到,研究者在科研中应当保持中立,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姚榕华强调,艺术注重创造,学问需要论证,但二者在学术探索中应当实现共振,学者在研究中应积极探求新发现和兴趣点。机械学院教授王震亚着重肯定了好奇心在研究中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要以好奇心为动力,激发学术探索欲。张爱红在总结发言中重点强调了传承经典与“质疑”经典的辩证关系,以及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在科研论证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研究者创新精神的整体性养成是学术成长的关键。

此次沙龙不仅是艺术学方法论的启迪,更是人文思想的传递,为艺术学院科研力量的提升注入了动力。


【供稿单位:艺术学院    作者:李筱萌    摄影:张洋洋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周末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