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9日下午,山东大学“文渊讲堂”第四期讲座在中心校区知新楼举行。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张其成以“中医文化的魅力”为题向学校师生作主题报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李平生主持报告。
张其成教授围绕中医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中医文化的基本精神两个问题展开,指出中医是“文化为体,医学为用”,是科学与人文、形上与形下相结合的学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哲学理念,比如中医注重的和谐、调和,就来源于中国哲学的“中和”思想。
张其成教授以“肾作为先天之本,从会阴发源出任督二脉和冲脉”来类比中华文化“一源三流”的独特结构,“一源”指易学,“三流”指儒释道学。此外,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还有两个支撑点,分别是中国古代科技四大科技体系(天文学、算学、农学、医学)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书法、国画、戏曲、民乐、诗词歌赋等),中医是至今唯一仍在使用的。随后,张其成教授对太极图进行了讲解,用太极图的不同位置解读了中医上“阴虚”“阳虚”不同体质的具体内涵,并细致讲解了“儒释道医”在图中的代表元素。
张其成教授认为,中医文化有三大基本精神,分别是:“调和致平的价值追求”,主要表现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一效法阴阳的变化规律,这是中医文化强调的内外相和谐的养生和治病的总原则;“整体变易的生命观念”,包括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形神合一、内外合一四个层面的整体观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个体变易观;“取象运数的思维方法”,即根据气本论建构的“气-阴阳-五行”象数模型。此外,张其成教授还讲解了“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的四大养生方法。
李平生教授作总结发言。
第四期山东大学“文渊讲堂”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承办,来自校内外百余名师生学者参加活动。
张其成,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周易学会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委会会长,现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研究》的首席专家。其多部著作荣获美国东亚人类学会图书奖、中医药国际贡献奖-著作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国际易学联合会学术著作伯崑奖、北京中医药大学最具影响力学术成果奖,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优秀畅销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