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5日,由艺术学院主办的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者学术沙龙暨首届“图像与情境——艺术史研究的视野与路径”研讨会举行。来自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美术》杂志社、齐鲁师范学院、山东大学的8位学者参加研讨会。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姚榕华在致辞中希望借助此次研讨推进学院美术学科的高水平发展。研讨会以“图像与景观”和“情境与生成”两个主题构成。
上半场“图像与景观”由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王进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朱浒通过对碎叶城发现的青铜佛像牌饰的细致观察和讨论,探讨其独特造型与多元风格的来源,并从中发掘在丝绸之路沿途地区,大唐与中亚佛教艺术是如何交互融通的。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韬从图像志层面对吐峪沟西区第18窟“千手眼大悲像”壁画进行了释读。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尹德辉探究了绘画和图像的关系,并对绘画和图像中的图像性以及绘画中的艺术性和手工性展开细致分析。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教授张剑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出发,深入分析《园冶·相地》的设计智慧,以威海华夏城景区为研究案例,提出构建废弃矿山景观生态修复中相地与布局理法的有效途径。
下半场 “情境与生成”由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尹德辉主持。《美术》杂志编辑部主任吴端涛以“党的一大”题材美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对上海石库门和嘉兴南湖两个会址的美术作品进行对比解读。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王进从王翚中年时在金陵地区的交游入手,结合具体作品,探寻了其绘画中北宗因素的形式语汇来源。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助理研究员谷新春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所藏《冰花图》和《鸿爪脱冰图》为研究对象进行发言。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李彦霖通过对高凤翰《甘谷图》通景屏题跋的研究,展现了清代齐鲁文人的交游行迹与交游信息。
主题研讨过后,与会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