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0月14日,“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第二十四次季会围绕主题“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与劳动力市场”在中心校区举行。本次季会由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理事会、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主办,《制度经济学研究》编辑部协办。
本次季会论坛共收到投稿征文148篇,经过专家组评审,42篇论文获邀参会,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开幕式由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韦倩主持。山东大学讲席教授黄少安,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讲席教授、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主席陈媛媛分别致开幕词。

开幕式之后,论坛举行了两个阶段主旨报告。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由陈媛媛教授主持。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的演讲题目为“Gender Differences in Noncognitive Skill Developments of Adolescents”,讨论了公共卫生事件冲击带来的居家学习对男女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聘)副教授黄炜作了题为“The Tenure-Track System and Academic Research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Reform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的演讲,探讨中国高校实施非升即走的聘任制度改革对学者科研产出绩效的影响。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教授吴贾的报告题目为“School Dropout-Age Rainfall Shocks and Firstborn Girls’s Sacrifice of School Opportunities”,讨论了学龄期遭受降雨天气冲击对男女教育差距的影响。
下午的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秘书长、广东金融学院教授魏东霞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的演讲题目为“协作发展:省际帮扶、劳动力流动和共同富裕”,探讨东西部协作帮扶制度对中国省际间劳动力流动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张宏亮作了题为“Does Tightening Access to Subsidised Childcare Aggravate Gender Inequality in the Labour Market?”的报告,讨论了减少育儿补贴的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梁超报告的题目为“The Truth of Tap Water”,讨论中国自来水水质问题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本次会议设置了“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与女性发展”“就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教育与人力资本”“婚姻与生育”“人口与社会保障”六个平行论坛,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暨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就相关议题分别报告了工作论文,并展开讨论。
“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于201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论坛每年举办一次年会和三次季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