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9月13日下午,山东大学“文渊讲堂”第二期报告会在中心校区知新楼举行。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卫平以“儒学研究方法论的再思考”为题向学校师生作主题报告。

陈卫平教授从希腊哲学研究专家陈康的论文《中国文化中关于知和行的两件显著事实的分析》谈起,以基于矛盾的事实分析为方法,提出了改进儒学研究的三点意见:第一,基于文本与实际背离的事实分析,需要区分儒学文本的论述是否等于实际的儒学传统,由此才能更为深入地认识和实现儒学的当代价值;第二,基于正负结果同在的事实分析,需要注意儒学理论内在的两面性,由此才能更为有效地解释儒学在传统社会中产生的正负双重作用;第三,基于相反评价共存的事实分析,需要阐明儒学在被现代化瓦解的同时,又显示出与现代互补的历史辩证法,由此才能更为深刻地阐明儒学在今天何以具有正面价值。
陈卫平教授指出,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形态应当是传统与现代的互补形态,它既不是对原来传统形态的复现,也不是现代资本主义伦理的延续,而是在更高阶段上对于传统的激活,这种意义上的激活用现代语言来表达,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因此,辩证地看待传统与现代的互补关系,应当成为今天儒家思想研究的出发点。
第二期山东大学“文渊讲堂”由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承办,儒学高等研究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等学院一百余名师生聆听讲座。
陈卫平,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哲学。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以及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省部级社科项目多项,中央马工程《中国哲学史》教材首席专家之一。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上海哲学学会副会长、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和学术委员。
【供稿单位:社科院 儒学高等研究院 作者:孙勇勇 胡玉翠 摄影:武玉洁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书毓 蒋晓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