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山东大学“基于爆破震源和凿岩机械震源的隧道智能化预报技术及装备”科技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13日 15:22 点击次数:

[本站讯]9月4日,山东轨道交通学会组织专家,对山东大学与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基于爆破震源和凿岩机械震源的隧道智能预报技术及装备”项目召开了科技成果评价会。

本次评价委员会由日本工程院院士董勤喜,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蒋树屏、许再良、朱颖,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苍松,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郭小红,中铁二院检测公司工程物探中心主任牟元存7位专家组成。董勤喜院士担任评审委员会专家组组长,蒋树屏担任副组长。会议由山东轨道交通学会秘书处主持,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院长李利平、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岭等20余人参加会议。

齐鲁交通学院助理研究员成帅代表项目组从项目背景、创新成果、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前景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汇报。项目成果应用于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项目(国内首条齿轨交通项目)、汕汕铁路汕头湾海底隧道(国内首座350km/h海底隧道)、泸石高速项目(穿越地震地带)等隧道工程中,具有较高社会经济效益。各位专家听取了项目汇报,从成果的技术创新程度、指标先进程度、难度和复杂程度、成熟程度、推广价值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展开了充分质询讨论。评价委员会充分肯定了爆破震源远场(100m)和风枪凿岩震源近场(30m)联合探测技术的先进性,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山东大学将持续发挥“产-学-研-用”的优势,紧密结合重难点隧道及地下工程需求,研发工程实用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方法。在爆破震源的无人化预报技术方面,爆破产生的大当量地震波区别于TSP(小当量爆破)、TRT(人工锤击)等预报技术,大大提高了探测距离和探测效率,反复利用循环爆破产生的地震波提升了地质体精细成像水平。在风枪凿岩机械震源的智能预报技术方面,风枪凿岩作业凭借其灵活性高、地质适应性强的优势,在现代化隧道建设水平下,仍占据很大比例,在炮眼打设工序中占主导地位。基于海量风枪凿岩地震波的不良地质成像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结合纵横波分离探水技术为替代地质雷达预报技术提供解决方案。融入钻爆施工工序的无人化、智能化超前地质预报新技术,将有力提升隧道及地下工程智能建造水平。


【供稿单位:齐鲁交通学院    作者:张磊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夏郗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