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新形势下针对实际环境问题的多学科交叉融合”青年学术沙龙举行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31日 08:36 点击次数:

[本站讯]8月27日-28日,由山东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资助、环境学院承办的山东大学2023年度交叉学科青年学术沙龙“新形势下针对实际环境问题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在青岛校区举行。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健,副院长袁宪正、刘春光出席活动。

刘健在致辞中希望各位青年学者以此次沙龙为纽带,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打开思路,力争取得大成果,解决大问题,为解决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科学难题贡献力量。

本次沙龙由山东大学环境学院研究员何作利发起,聚焦污染物削减控制原理与技术、绿色人工合成实现资源利用、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三个研究主题。

南开大学教授徐文涛作了关于人造感觉与运动神经的学术报告,分享了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微环境、污染物监测传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教授胡新明、孙波,研究员张清哲;扬州大学副教授吴晓歌,广州大学教授赵玉宝分别在二氧化碳电化学转化的催化剂开发、宽频响应型纳米光催化剂的构建及其环境和能源应用、活性徽藻单细胞表面功能化修饰及其应用、单原子铁催化类芬顿反应载体效应调控机制和折点氯化过程降解污染物效能与氨氮浓度的关系等主题作学术报告。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周庚衡,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王一奇,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程永强研究员,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詹学鹏分别在碳纤维微纳结构演化规律与碳纳米管基功能纤维设计与应用、复合材料自动化制造技术与装备、微流控芯片技术在污染物快速鉴定中的应用、基于新型存储单元的神经形态计算与应用等方面作学术报告,为应对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提供了新思路。上海大学教授张鹏,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何霏,四川大学研究员孙登荣,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副教授刘乘乘,何作利研究员分别在高选择性光催化H2O2的合成及应用、光催化空气净化中的失活问题及其应对策略、MOFs-基催化剂微结构调控及应用、光催化CO2转化多孔材料结构设计、半导体异质结光催化剂的设计及应用策略等方面作学术报告,从结构设计、结构控制、催化选择性与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本次沙龙从实验室研究、现场实验、理论模拟、工程放大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叉分享交流,与会学者对每个主题深入讨论,集思广益,凝练出了学科融合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具体思路。成都理工大学研究员叶琳,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高级实验师李小菊、环境学院副教授徐世平,南开大学青年学者徐文涛等,以及山东大学环境学院师生共30余人参加活动。


【供稿单位:环境学院    作者:何作利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嫣然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