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7月22日-23日,由中国周易学会、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易学与中国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本次会议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这也是中国周易学会第二次获得此项资助。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周易学会会长李尚信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建构新时代中国哲学学术体系,应重视易学的作用,还要会通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次研讨会持续两天,设置了六场讨论环节,共邀请了37位学者就会议主题发言,近60位学者参与讨论。
针对易学本身,相关学者一方面运用创新性诠释方法,对传世及出土《周易》经传材料进行解读,并重新审视易学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代表性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易学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以中西会通为导向,对易学特色哲学话语的内在价值进行了挖掘和梳理。针对中国哲学的当代发展,多位学者将儒学及中国哲学的理论体系建构作为重要议题,围绕如何回应时代需要,提出了天人之学、儒家人学建构、生生哲学范式等关于中国哲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建议。关于对易学与中国哲学建构关联的探讨中,学者们梳理了易学与历代哲学思想体系的内在关联和脉络,创新性地以“形”、逻辑、美学等概念、视角,将易学与中国哲学进行了学理上的融贯。与会学者们踊跃发言,就天人关系、道德根据、生生内涵等命题展开研讨。李尚信致闭幕辞。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齐鲁师范学院、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河北大学、兰州大学、南昌大学、深圳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等科研机构,及山东大学出版社、齐鲁书社、长白山书院等出版与民间文化机构的六十余位学者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