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6月5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大华讲席教授”程光炜做客第339期“新杏坛”,作题为“‘选题’对于当代文学史的意义”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黄发有主持。
讲座伊始,黄发有教授介绍了程光炜教授的学术成就。
程光炜教授以“在中国文学史研究中,‘选题’和‘史料’何者应占据优先位置”一问题切入讲座内容,强调了当代文学研究中“文献”的重要意义。程光炜教授提出文学史研究首先应“建立一个基地”,认为“专史是通向通史的必要途径”,通史建立在专史的训练和积累之上,同学们做文学史研究应先从具体的问题做起,要“关注一个点”。
其次,程光炜教授指出“要重视材料”。他借卡尔之言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对事实材料的掌握,另一个是历史学家对历史材料的选择性利用。程光炜教授认为,具体来说,材料占比对于选题的重要性,在当代文学史偏于考据的研究中日益突出。但以陈寅恪、洪子诚为代表,还有部分研究者史家主体性突出,对常见材料有出色的阐释和利用能力。由此,他进而提出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两次分化,一次是批评与做材料的分化,一次是做纯文献与以文献为基础做思想史研究的分化。
讲座最后,程光炜教授再次强调了历史素养的重要性,认为当事者即使曾有亲临其境的经验,有感同身受的遭遇,也需要对该经验进行过滤、反思,加以重新凝练。
黄发有教授作总结发言。在提问环节,参会师生积极交流,就当下文学批评的期待与看法等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