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麦耘教授谈“从音法演化角度处理羡余特征/音位变体”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13日 20:08 点击次数:

[本站讯]6月3日晚,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方言》杂志原主编、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麦耘做客新杏坛,作题为“从音法演化角度处理羡余特征/音位变体”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教授张树铮主持。

讲座伊始,张树铮教授介绍了麦耘教授的学术兴趣、学术贡献。

麦耘教授从现代音位学对音位特征的划分方式入手,提出要重新审视区别性特征和羡余性特征,指出演化研究不仅可能对同一个音系作出不同的音位归纳,而且涉及研究者对音位变体和羡馀性特征的不同处理。它需要考虑一个音系如何从一种状态演化为另一种状态,其中常常会有特征的转变,包括区别性特征转化为羡馀性特征,或反过来,羡馀性特征转化为区别性特征。原先不同的音位可能合并而变为一个音位内的不同变体,或原来的音位变体独立为不同的音位。随后,麦耘教授进一步从演化音法理论入手阐释这一问题,提出对语音演化进行研究,需要取在演化音法理论上有关系的不同音系来作比较。这不但需要比较其音位和区别性特征,还要把音位变体和羡馀性特征纳入比较范围,才能看出演化的线索。他从现代汉语方言的语音实际入手具体地阐释了这一问题。首先,古知系合口声母在西安话、英山杨柳话等一批方言中会发生唇齿化,而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另一批方言在相同条件下就没发生这类变化。传统的语音演变研究并不回答这种演化路径的差别是如何产生的,但是从演化音法理论入手,就可以尝试获得解释。随后,他又以潍坊话的卷舌音为例,提出音法演化研究涉及多方言比较。当进行方言比较的时候,相关的方言会形成系统:一个方言的情况会影响其他方言,一个方言细节上的不同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变动。一个方言的细微之处,对于这个方言的共时音位系统来说可能是无所谓的,但它可能影响对其历史地位的判断,从而影响其他方言的历史地位。麦耘教授还以大浦方言的R色彩音、湖南湘乡话的歌韵和模韵的细微差别和西宁方言舌叶韵母的特征为例,进一步阐释了以演化音法理论讨论语音演变细节的学术路线。讲座最后,麦耘教授总结道,要努力建立一个能尽量反映语音演化相对稳定的总体面貌的框架,又要从最具体微观的地方观察语音的每一个演化信息,知道语音如何变、因何变。所以要从演化角度来研究语音,要更重视羡馀性特征和音位变体,并更灵活地进行处理。虽然研究音法演化问题难度很大、困难很多,甚至我们永远也无法穷尽对语音演化细节现象的观察,但是还是要努力做到“知其然”,为以后的研究者打下基础,为语言学的科学化贡献力量。

张树铮教授表示,讲座对现有语音演化研究的学术路线进行了反思,并从“音法演化”的角度为分析语音演变提供了很多新思路。

在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围绕语音羡馀性特征和区别性特征的区分,音法演化对语音试验研究的启示等问题展开讨论。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陈秀青 丁丽萍    摄影:崔羽婷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刘影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