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24日,图书馆“春始·弘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暨“一院一书”学术讲座举行。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戚良德作题为“《文心雕龙》与中国文化”的讲座。讲座由山东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姚传义主持,师生代表140余人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活动。

戚良德教授作为“龙学”研究专家,从“《文心雕龙》是一本什么书”谈起,解析了《文心雕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他指出,清代以前,所有的文章都在《文心雕龙》的笼罩范围之内,其被视为空前绝后、独一无二的写作章程,是“文论”,但不等于今天的“文学理论”。而自鲁迅将《文心雕龙》与亚里士多德《诗学》并举,此后一百多年中的“文学”都是文艺学视域中的“文学”,《文心雕龙》也被定位成“文学理论著作”。经过三十年的研究,戚良德教授重新定位了《文心雕龙》。首先,它是“中国文论元典”,中国文论著作都以此书为本根。第二,它是“中国美学枢纽”,其中的论述和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艺术中。第三,它是“中国文学锁钥”。第四,它是“中国文章法则”,能够帮助人认识文章、写好文章。第五,它是“中国文化教程”,对经史子集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戚良德教授指出,刘勰之“文”是今天的“文学艺术”难以概括的,而是进入了更广阔的“文化”领域。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戚良德教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如何读书治学、《文心雕龙》中最重要的篇目、《文心雕龙》对“文体互渗”的启示、“文”与“文学”的分野为何产生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并鼓励同学们坚持文学研究。
姚传义作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