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仿吾大讲堂之国际声讲座第三期举行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9日 14:50 点击次数:

[本站讯]为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推动世界政党研究交流互鉴,5月17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山东大学世界政党研究中心共同开设仿吾大讲堂之“国际声”系列学术讲座第三期,曼尼托巴大学教授德赛作题为“西方政党与西方民主空心化”的学术讲座。山东大学世界政党研究中心主任王韶兴围绕主题开展与谈对话。讲座由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世界政党研究中心副主任郑敬斌主持,100余名师生聆听讲座。

德赛教授从政党的定义入手,详细探讨了资本主义和西方政党、贵族政党与平民政党、政党政治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德赛教授认为,政党是社会改革与集体自治的工具,政党的最初形态是贵族政党,它是随着其他阶级的加入才逐渐转型为“平民”政党,但平民政党仍旧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德赛教授通过诠释葛兰西、谢茨施耐德和迈尔的政治哲学思想,详细阐述了政党的民主功能和应然价值。德赛还讲述了西方政党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的民主滞胀危机。

王韶兴教授在与谈发言中表示,德赛教授对西方政党的历史梳理和理论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强调政党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的政治过程、必有的政治形态、必要的政治机制。现代国家治理离不开政党,政党自身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现代政治文明的滋养;政党是民主政治不可缺少的工具,民主政治发展是政党价值的根本指向,二者是休戚与共、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王韶兴教授表示,正确处理政党与民主的关系,必须坚持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必须坚持民众是政党发展的生命线和动力源,贯彻落实群众史观;必须坚持广泛而又充分的民主,正确评价政党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实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质量发展,又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

郑敬斌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报告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现实的宽度、更有学术的厚度,促使全院师生对政党与民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且全面的认知。

仿吾大讲堂之“国际声”系列学术讲座是山东大学政党基地建设二十周年的系列纪念活动之一,旨在打造推动世界政党理论研究交流互鉴、促进各国政党实践经验对谈共鸣的学术品牌。


【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段昀辉    摄影:赵英豪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陈婉燕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