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8日,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博士、香港教育大学文化历史讲座教授郑吉雄教授做客第329期“新杏坛”,于知新楼作学术讲座,题为“钱宾四先生与民国学风”。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谭好哲主持。
讲座伊始,谭好哲教授简要介绍了郑吉雄教授在《易》学、中国思想史、经典诠释学、清代学术史、东亚儒学文献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郑吉雄教授谈及了他与山大的渊源。
讲座第一部分,郑吉雄教授介绍了钱穆先生的成学过程及其线索。钱穆先生《师友杂议》中称他的入门书就是韩柳,唐宋古文八大家,所以他是从文学入手,在看待经典时多了一层文学艺术美感的欣赏。钱穆先生阅读《二十二子》时接触到很多先秦诸子的思想;读《船山遗书》时也受到王船山治学方法的影响。郑吉雄教授以疑与信,传统与反传统、复古与解放为关键词,探究中国学术传统中尊经崇儒对史子二部的压抑,并分析了清代诸子学兴起的原因。郑吉雄教授谈到《先秦诸子系年》《国史大纲》,这两部是代表钱穆先生前期跟中期观点的代表作,对钱穆先生“和平的大一统”的概念,郑吉雄教授也进行了分析,认为是一种基于时代的理想性投射。
谭好哲教授作总结发言,并从方法的角度指出扎实的语料库是学问的基础,鼓励学生在做学问的过程中充实自己的语料库。
在提问环节中,现场师生就钱穆先生与《新儒家宣言》、余英时“内在理路说”与钱穆思想等问题提问,郑吉雄教授对提问给予了耐心且细致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