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实验畸形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济南召开。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苏州大学等单位的9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杨正林主持。

实验畸形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马春红作2022年度工作报告,全面介绍了实验室的总体情况、2022年的工作进展和今后的工作计划。重点实验室教授刘招舰作了题为“RNA剪接在发育与疾病中的作用”的学术报告,介绍了RNA可变剪接在卵巢癌和精子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和调控新机制,并开发了利用反义寡核酸干预RNA可变剪接的新工具。 重点实验室教授刘冰玉作了题为“PRMT9在天然免疫抗病毒反应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研究”的学术报告,介绍了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9催化MAVS发生对称性二甲基化修饰抑制MAVS的聚集活化,负调控I型干扰素产生和抗病毒免疫反应的重要作用,为抗病毒固有免疫提供了新的翻译后调控机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帆作了题为“GPCR药理学研究”的学术报告,介绍了感受“痒”的GCPR受体结构及对不同配体感知后产生差异性痒觉的信号传导机制,为涉及“痒”的疾病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
委员们对年度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和深入讨论,对重点实验室2022年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建议:一是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加强不同研究方向的整合,突出特色;二是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围绕发育与疾病进行有组织科研;三是持续加强实验室科研文化建设,加大成果转化和对外学术交流,同时加强与附属医院的合作;四是建议学校加大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积极申请国家重大项目,创建国家级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