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夏莹教授做客第二十三期“马克思哲学发展论坛”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31日 08:10 点击次数:

[本站讯]3月23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长聘教授夏莹教授做客第二十三期马克思哲学发展论坛,以“机器语言批判:基于本雅明语言哲学的研究”为题作报告。本次论坛由哲社学院副院长冯波主持,学院教授苏庆辉担任报告评论人。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百余名师生参加论坛。

夏莹教授首先提出了“机器”概念所具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涵,“批判”概念背后的康德—福柯的谱系学思想,以及本雅明《论原初语言和人的语言》当中蕴藏着的语言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夏莹教授同时区分了处于对立当中的两种语言观,即工具主义语言观,与本体论的原初语言观;以及人工智能语言的两种特征,即语义外在性和语义内在性。在此基础上,夏莹教授转向了对ChatGPT(一种生成性预训练转换器)的案例分析,指出其作为机器语言仍然仅仅符合语义内在性的特征,并以本雅明的“寄寓”和“象征”理论展开对内在性机器语言的批判。

苏庆辉教授在评论中表示,当前人工智能语言研究中,语义外在性已经占据着主流。报告就语言问题进一步补充了普特南对语言分工的相关讨论,同时相应地指出ChatGPT代表的这类机器语言所处理的语料文本可能仍然是符合语义外在性要求的。

在交流讨论阶段,山东大学哲社学院教授何中华提出,相比于着眼于当前机器语言发展状况的分析,或许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对机器语言本性的思考。副教授单提平则关注到,如何正确应对和解决机器语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学生也就本雅明的经验概念同机器语言批判的内在关联、人工智能语言行业的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夏莹,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经济哲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国哲学研究。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黄月鹏    摄影:刘冠呈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书毓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