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与民生保障”高端论坛举行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0日 14:21 点击次数:

[本站讯]为深入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实现路径及其重大意义,12月9日,“中国式现代化与民生保障”高端论坛通过线上形式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山东大学与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中国社会科学网、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协办。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专职党委副书记王前海、山东大学副校长易凡出席开幕式。

王前海在致辞中表示,期待通过本次论坛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思路、新路径和新方法,进一步增强我们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解的深度,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思考。易凡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契合当下实际,以中国式现代化与民生保障为主题,围绕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相关议题分享真知灼见,奉献思想盛宴,相信会对相关领域理论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论坛开幕式由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马奔主持。

在主旨报告阶段,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民生保障”主题展开详细论述。主旨报告由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周长城主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培林作了题为“增进民生福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的报告。他谈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关键要落实好党的二十大关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各项举措。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监事童星从分配机制的角度论证了共同富裕的激励机制。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宁表示,要维持一种全过程的人民民主,建立一种公共批评和公共文化,形成非正式的问责制度,提升公共政策的合情性。南京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叶南客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阐释了老年教育发展的主要路径和中国老年教育的“六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张翼回顾了现代化发展历程和域外国家发展的经验,提出了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策略。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何文炯从社会保障项目设置、保障待遇、筹资规则和社会保障服务标准四个方面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发展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从话语体系、主体和关系叙事、学科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范式取向等方面谈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认识。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向运华在分析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和愿景的基础上,围绕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院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教学委员会主任丁建定回顾了不同时期对分配制度的功能认识和政策取向,分析了收入分配状况的变化趋势与理论意涵。中国社会学学会理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山东省社会学学会会长、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林聚任分析了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城乡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思路和观点。山东大学校长助理、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邢占军对小康社会建设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接续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创造的条件和积累的经验。

周长城教授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认为此次论坛使与会学者对社会政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是一场难得的思想盛宴。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科研处、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以及来自相关学院的师生参加了论坛。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陈仁兴 李梦丹 李森林    摄影:陈肖涵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汪冰倩 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