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光荣的使命”大家谈(一)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09日 08:45 点击次数:

编者按:教育是强国之基,教师是教育之本。三尺讲台,方寸之间,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中,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匠心守望初心,传递知识,呵护成长,筑梦圆梦,尽己所能。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教工部推出专题报道“‘光荣的使命’大家谈”,邀请学校优秀教师代表分享他们心中的“光荣使命”,激励全校教师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山大力量。

艺术学院院长安宁

今年是我踏上讲台的第31年,回首过往,历历在目。从教以来,我像其他老师一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做“四有”好老师;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努力做“大先生”。在艺术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短短几年时间,艺术学院获批3个国家级、2个省级本科专业建设点,成为一流专业全覆盖的学院,人才引进实现新突破,CSSCI集刊《中国美术研究》,获批国社科重大项目,实现了学校艺术学科发展的突破。我将继续用自己的行动传承创新山大的精神和文化,在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中奏响更有力的音符。

校医院卫生与健康服务中心主任赵增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学校防疫骨干,我深知责任的重大和使命的光荣,奉行防疫人职业要求,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深入疫情防控的每一个场所、环节和过程;指导每一个部门、单位和个人的疫情防控;做好防疫物资采购、管理和发放工作,确保防护、保护、消杀以及其他物资落实到位;筹建临时隔离区域,悉心做好排查人员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带领医疗队驰援威海,尽到了“逆行者”的责任;撰写脚本、指导演练,积极协调配合疾控专家,高效、及时地完成出现疫情后的应急处置工作;轻伤不下火线,全天候、全周期坚守工作岗位。今后,我仍将会继续和同志们一道,按照“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至上”的原则,依据防控规律和上级要求,落实、落细、落地学校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万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作为一名工科学院的人民教师,身上兼具了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双重身份,立德树人与科技报国成为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二者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融入到山东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实践。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激励我们砥砺前行。我坚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我将用实际行动继续扎根教学一线,上好课,教好学;专注智能制造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破难题,出成果;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娟教授

我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焊接研究所教工党支部的全体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勇担筑梦育人使命,始终对标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大准则,以创建教工先锋号为契机,以基层党组织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通过党建引领全体教师,怀揣“仁而爱人”之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推进示范课程建设,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聚焦新工科,培养适应科技新时代的创新人才。不断凝练学科方向,融合传统专业优势与新兴产业需求,将科研反哺教学,以学术造诣启迪学生智慧。

土建与水利学院冯维明教授

走进山大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十二个大字,这是我们百年前的初心。当下,我们教师的初心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培养社会责任感强、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国际视野开阔,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一流人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牢记百年初心、勇担教育使命,要求我们高校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很多人都说“教师是阳光下最崇高的事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也常常被比喻为“春蚕”“蜡烛”“园丁”“人梯”“铺路石”,这些都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无私、伟大的赞誉,作为教师本人,我为自己所进行的事业感到骄傲和光荣。

齐鲁交通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利平

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我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牢记人才培养光荣使命,致力土木交通技术创新,为国家培养“梦之队”的筑梦人。作为“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我更是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致力于打造地下工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山大范式”,培养行业急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二十年来,长期深入三峡翻坝高速等20余个国家重难点工程一线,带领学生解决了突水突泥等灾害预警控制难题,获国家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未来征程,我将继续聚焦国家重大技术需求,更加投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指导带领学生,勇攀科学高峰,为基础设施建造提供更多的技术方案和高新技术的“定海神针”。

文学院院长杜泽逊

作为一名教师,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什么是“德”?就是愿意为国家、为人民多作贡献。当然,要想多作贡献,首先要身体健康,家庭团结。所以“德”就是把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进步事业统一起来。按传统的说法,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完成这样光荣的任务,必须掌握好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承好人类文明,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手抓科技,促生产;一手抓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做到齐头并进,就可以完成“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物理学院仝殿民教授

我们团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样一个成绩的取得,第一是得益于正确地选择研究方向,把个人的研究兴趣与国际研究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第二是研究团队沿着选定的方向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从最早给出开放系统几何相的基础公式、到证明量化绝热条件的必要性、再到提出基于快速和乐的抗噪声量子操作理论,这些成绩都是团队全体成员十余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努力攀登的结果。第三是各级组织的支持,包括学校人才计划的支持和为基础研究者提供的宽松的科研政策支持。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辛公明

新时代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历史使命,身为其中一员我深感荣幸。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毫不迟疑地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瞄准世界一流服务国家战略。推进“双碳”战略实现为能源学科内涵提升和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广阔舞台,身为山大能源人的我们要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培养出更多服务于国家战略重大需求、更具能动力和创造力的优秀青年人才,以最饱满的姿态践行新时代教师的光荣使命。

基础医学院孙金鹏教授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为学致知、潜心治学,以身作则教导学生“做人的方式、做科研的范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者的期盼和重托,继续立足本职岗位,凝聚团队力量,在科研创新方面致力于国家“卡脖子”难题,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及科研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真正将“为学、为事、为人”做到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强调团队精神,为山东大学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贡献我们的力量。


【供稿单位:宣传部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