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泺源讲堂第三期 | 姜波教授讲述水下考古与中华海洋文明史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24日 16:56 点击次数:

4AC33

[本站讯]4月23日,“泺源讲堂”第三期在青岛校区开讲。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海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姜波担任主讲人,作了题为“水下考古与中华海洋文明史”的报告。本期讲堂由青岛校区党工委书记孔令栋主持。

311FE

姜波教授从水下考古的意义出发,结合自身进行水下考古的真实经历娓娓道来,通过“沉船:‘南海I号’与‘黑石号’”“贸易品:茶叶、瓷器与宝石”“交流:锡兰王子后裔在泉州”三部分内容,揭开了水下考古的神秘面纱,带领大家了解了考古成果的“前世今生”,领略海蓝深处文明的无限魅力。姜波教授还介绍了南海I号和黑石号的出水文物及海上往来的贸易网络,阐释了中国茶叶“漂洋过海”传入西方以及古代中西方之间宝石等物品的贸易往来,讲述了锡兰王子移居中国后其世族寓居泉州的故事,说明了海上丝绸之路在促进东西方贸易、连接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报告最后,姜波教授强调,开展水下考古对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了解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师生关注水下考古,关注海洋文化遗产。

姜波教授的生动讲解引发了现场观众的浓厚兴趣和热情参与。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沙特水下考古的发掘过程及特点”“考古船上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况”“水下考古对于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姜波教授一一作出耐心细致的解答。

孔令栋在总结中表示,水下考古为探究中华海洋文明史提供了新路径,也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注重积累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通过领略先人走过的道路,更好地探索未来的路。

4E5EB

本期“泺源讲堂”由本科生院、研究生院、青岛校区党工委共同举办。一校三地师生将近一千多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聆听报告。


【供稿单位:青岛校区组宣统部    作者:吴桐 马婉婷    摄像: 摄影:范庆贺 薛瑞清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陈婉燕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