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高等医学研究院举办第三期Med+学术沙龙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25日 15:56 点击次数:

[本站讯]2月23日,高等医学研究院“Med+学术沙龙”第三期举行。“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杨帆教授进行学术分享。

杨帆教授以“GPCR信号转导机制及结构基础”为题,介绍在研究GPCR信号转导机制过程中揭示了GPCR磷酸化编码的“笛子模型”,解决了长期困扰该领域的核心问题,对领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阐明了GPCR与SH3蛋白之间的别构调控机制,发现Arrestin具有催化作用,打破以往认为Arrestin只是“接头”蛋白的概念,既是理念上的创新和突破,也是GPCR信号转导规律的一项重要新发现。发展了氢谱核磁探针,该探针可以在几分钟内检测到低浓度GPCR复合物的构象变化,利用该探针首次阐明了配体通过GPCR的跨膜核心区域调控Arrstin的作用机制,为精准药物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痒觉受体,胆汁酸受体及前列腺素受体为靶点,揭示了GPCR配体识别及偏向性信号途径的结构基础,并发展了相应的干预策略,为靶向GPCR的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及结构依据。

参加沙龙的师生对杨帆教授的研究内容兴趣十足,尤其是在痒觉受体研究方向,大家纷纷提问,踊跃交流,积极讨论,形成了良好互动。

杨帆,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高等医学研究院双聘教授,“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长期从事GPCR信号转导及结构方面研究,在Nature (2020, 2021), Nat Chem Biol. (2018),Nat Commun.(2015,2020,Faculty 1000推荐),J Clin Invest. (2017),Sci. Adv. (2021)等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目前担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离子通道与膜受体分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及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肾脏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供稿单位:高等医学研究院    作者:贾昭钰    摄影:贾昭钰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