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12月12日,山东大学在中心校区明德楼二层报告厅召开了人文社科创新团队学术报告会。校长助理邢占军出席会议并致辞。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黄凯南和历史文化学院韩吉绍教授主持会议。

邢占军在致辞中谈到,学校出台《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提出要统筹学校资源,建设一批人文社科创新团队,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经严格筛选,首批共有6个创新团队入选资助行列。今年是首批创新团队建设的开局之年,各团队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标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宽广的胸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快培育造就“山大学派”。

会议报告阶段,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和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通过线上视频作特邀报告。林毅夫教授报告题目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观视角,通过与不同发展战略的比较,同时根据中国的丰富实践,构建了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葛兆光教授报告题目为“打通地方史、中国史与世界史:以‘明清江南与全球史’研究方向为例”,通过明清江南史这一个案研究方向,强调全球史视角的重要性,以此尝试打通地方史、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创新研究方法。

|

|

|

|

|

|

|

|

随后,山东大学人文社科创新团队和青年创新群体学者分别进行了成果分享。“中华三千年文学传统创新团队”杜泽逊教授报告题目为“司马迁《史记》为什么会自相矛盾”,从史学编纂角度对中国传记文学典范之一《史记》中的自相矛盾现象进行了解释。“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创新团队”方辉教授报告题目为“黄河上下 灵岳之间—上古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联系与族群融合”,主要根据考古新发现探讨了史前时期黄河流域可能存在的族群联系和文化互动,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儒学当代阐释与中国话语体系建构创新团队”黄玉顺教授报告题目为“生活儒学的话语理论——兼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建构问题”,主张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首先需要解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的传统话语,超越“中西”“古今”对峙,如此才能建构起一个新的“存在哲学→本体哲学→分支哲学”话语系统。“产权理论与制度经济学研究创新团队”韦倩教授报告题目为“英雄及其演化:灾难来临时群体何以可能”,通过数字仿真模拟了人类早期的生活环境,使用演化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英雄行为如何演化并通过群体选择在竞争中胜出。“政党政治比较研究创新团队”王韶兴教授报告题目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党治理”,认为政党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并从政党治理的内在关联、经验启示、着力支点和价值指向等四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实施中的数据运用与数据治理创新团队”周长军教授报告题目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实施中的数据治理”,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实施中的数据治理一般性原理、网络安全数据治理及其法律保障、数据平台监管、主持起草《山东省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团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黄淮海地区文明探源的科技支撑与多学科合作研究团队”王芬教授报告题目为“生业、技术和社会-文明初始图景考”,主要介绍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焦家遗址发掘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文旅康养青年交叉创新群体”许峰教授报告题目为“和谐•交融•互促:美丽中国与健康中国的战略谱系”,从跨学科研究的视角提出实现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的发展路径,并介绍了团队的工作思路、阶段性进展及下一步研究展望。
此次报告会为人文社科创新团队进一步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校内200余名师生参加报告会。威海校区、青岛校区设立视频分会场,同时开设了校内直播平台。
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重要回信精神,全面推动《山东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 奋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落地落实,为进一步明确目标、凝聚共识,加快学术繁荣,推动创新团队建设,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积极培育和造就“山大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