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山东大学报 | “新文科”建设,我们的所思与所做(二)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12日 08:56 点击次数:

本期主持人:张延杰(儒学高等研究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4月9日,2021年度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在山东大学召开,有关专家学者齐聚本次论坛,对新文科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建设情况进行汇总,发布《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2020)》,对进入新阶段的新文科建设工作进行研讨。4月24日,《文史哲》杂志与《中华读书报》联袂评选的2019-2020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也将新文科建设列入其中,新文科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坚实和深入。新文科建设从理念到行动,山东大学始终积极参与,有关学院在认真思考后务实践行,本期栏目紧跟热点,邀请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就新文科建设所思与所做进行分享。

赵玉璞(威海校区副校长、东北亚学院院长):东北亚研究新兴交叉学科视角下的新文科建设

一、从东北亚研究新兴交叉学科的角度来认识新文科建设

在新文科建设中必须秉持“五原则”,即:多学科交叉与融合、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开放与国际化、紧盯国家战略需求、突出对策研究。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新文科的最基本的特征,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拓展新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方向。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必须给学生构建一个以多学科融合支撑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的精神和实力。其实这一点,在中国古人治学中也是备受重视的,比如“博而后专”“厚积薄发”就体现了多学科、厚积累在治学中的重要性。在文科科研中同样也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复杂问题,包括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这也是人类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物质条件下不断深化思想探求和社会认识的必然趋势。跟踪国际学术前沿是新文科的建设定位,新文科所探求的是原创性的,甚至是引领性的学术方向、理论体系和研究课题,这也就决定了它必须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开放与国际化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由路径,学科的交融、碰撞,新的学科方向的催生必然是在开放、交流的环境中产生。而国家战略需求和对策研究,则是新文科建设的最终落脚点。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是引领新文科建设的根本力量。

二、新文科建设的成果主要体现

第一,建设新的学科和新的学科方向。比如,东北亚学院正在探讨的区域学学科方向,就是在语言文学、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历史文化等诸多学科融合交叉的基础上进行构建的,它对于解决当前各种国际国内问题将提供新的研究路径和解决方案。再如,海洋战略研究团队,融合了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历史文化、海洋学科等诸多学科,单凭一种学科难以形成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东北亚学院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凝练了三个学科方向,即:东北亚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东北亚语言文学、东北亚历史文化。强化四个高水平学术团队,即:国际经济治理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团队、海洋战略团队、亚非语言文学团队、东北亚历史文化团队。同时,推动这三个方向和四个团队的相互融合和交叉,凸显学科优势。打通与相关学院的学术联系,融合三地学术资源,着力打造有竞争力的新文科学科方向和学术团队。

第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东北亚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的一流人才。这是从东北亚新文科角度对人才培养成果的定义。在学院新修订的“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双学位班的培养方案中,本院任课教师占35%,跨学院跨学科教师和校外教师占46%,外籍教师占19%,充分体现学科的交叉融合。目前,东北亚学院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成效开始显现。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国际组织的“菁英人才”大赛中,学院5名本科生代表我校,在全国66所知名高校中以加权第一名及答辩第一名的成绩获一等奖,为山东大学争得了荣誉。朝韩系本科生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实习,山东大学仅此1名本科生入选。另有2人次入选联合国青年领袖冬季精英班,3人入选青年领军人才训练营(校区共4人)。

第三,催生基于学科融合的原创性、前沿性理论创新和科研成果。新文科建设,为更多创新性成果的产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东北亚学院张蕴岭教授团队承担的国家社科重大课题《东北亚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的思想引领与行动》就是一个新文科研究课题的典型实例。

第四,基于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水平智库成果。东北亚学院把智库建设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已经入选CTTI来源智库。去年,完成了智库类专题研究报告24期,专报22期,“山大国际观察”微信公众号推送1164篇文章,“朝鲜半岛论坛”微信公众号推送1000余条信息,与威海市政府合作成立“英国研究中心”并开展英国研究,首批项目已经确定。去年学院首次获批1项山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10项智库报告获得中央及省部级单位采纳,其中山东省人民政府采纳咨政报告1份,国务院主管领导批示对策建议1份,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采纳咨政报告1份。

三、“新文科”建设中必须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从东北亚学院新文科建设的实践看,要推进新文科建设,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建立新文科成果评价体系。如何评价新文科建设成果,还没有一套成熟的评价体系,这不利于新文科的建设。在目前的学科评估体系中,由于新文科没有相应的学科层级,很难给予准确的评价和评估。

第二,完善现有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新文科建设对现有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提出了新课题,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势在必行。

第三,完善现有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新文科建设的激励机制。

第四,修订人才引进的标准和政策,以新文科建设目标为导向,建立适应新文科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第五,明确学科建设单位在新文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科间的差异,要在人才引进、资源利用、资金使用、考核标准、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学院充分的自主权。

陈志军(国际创新转化学院院长):新文科建设探索实践——创新转化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国际创新转化学院是山东大学于2017年在青岛校区新成立的二级学院,剑桥大学、青岛市北区政府参与共建。学院是在我国创新发展过程中,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转化专门人才匮乏的背景下成立的,是国内高校第一个以“创新转化”命名的学院。

学院的使命是培养从事创新转化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建设创新转化的示范性实践平台、助力山东大学(青岛)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结合实践开展创新转化学科的系统性研究工作。学院的愿景是建设国内一流的创新转化学科。

学院自成立以来,秉承“新学院、新学科、新任务、新机制”的基本定位,按照“创新、交叉、融合、共享”的建设与发展理念,遵循以社会现实问题为导向的思路,进行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新文科建设的可行模式与路径。

一方面,在学科建设上,学院以有效解决实践问题为导向,构建学科交叉为基础的创新转化新兴学科。学院已引进具有管理、经济和理工背景的青年学者15名,以创新转化系列教材的编写为着力点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尽快聚焦学科建设,利用经管法、计算机、信息和生命科学等校内各学院资源,以及剑桥大学、硅谷、海信、浪潮等校外机构资源,助力实践导向、问题导向的交叉学科建设。

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上,学院明确跨学科人才培养思路,构建基于实践的人才培养路径,强调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的应用,克服文科教育教学实践弱化的瓶颈。

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学院于2020年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创新转化管理、知识产权管理两个微专业,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例如,微专业的授课师资多具备创新创业和知识产权管理的实践经历与经验;微专业的课程设置强调实践导向,充分利用学院负责运营的创新转化示范基地及合作单位等资源,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学院主办的创客训练营、双创竞赛辅导等活动,在实践中进行知识传授与应用强化。

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以工商管理硕士(MBA)学生为对象,设置创新转化管理方向。按照“关注中国问题,做好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的逻辑思路,通过专题课程、案例研讨、特色讲座、企业调研及学术论文撰写汇报等多元化方式,构建并提升MBA学生创新能力,探索新文科建设可行路径。

当然,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需探索和解决。但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学院会进一步遵循“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演进思路,不断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与路径,持续不断地总结新实践、探索新路径、贡献新模式,为新文科建设作出贡献。

(本文发表于山东大学报2021年第12期,整理:张延杰 苑佳娜)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张延杰 苑佳娜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宋君波 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