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4月24日,新发展格局下知识产权法的挑战与应对暨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成立座谈会在青岛校区举行。
法学院党委书记于向明在欢迎辞中表示,成立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是法学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是服务国家和山东省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重要举措。希望会议聚焦新发展格局下知识产权法的挑战与应对,共建知识产权法研究所,将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他表示,法学院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山大智慧和山东方案。
山东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崔立红教授详细介绍了法学院知识产权法学科发展的历程。她从山东大学“人才强校”战略、“学术强校”战略、“服务山东”战略出发,回顾了知识产权法本科、硕士、博士教学培养的情况,汇报了知识产权法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就和学术奖励,展示了知识产权研究所这服务山东、服务社会取得的成绩。崔立红表示,知识产权法研究所将继续砥砺奋进,为创新型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嘉宾发言阶段,山东省委宣传部版权管理处副处长高东升从版权执法监管、社会服务、产业发展和软件正版化等方面就工作机制问题提出建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刘晓华希望知识产权司法实践能够更多地推动相关理论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陈晓光、青岛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吴璟和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田峰分别介绍了检察机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和面临的难题,希望能同知识产权研究所在人才培养、疑难案件讨论、典型案例挖掘等方面加强合作。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处处长高兆阳、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青岛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安锴、青岛市崂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杜萍分别就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高校知识产权示范基地、实习基地建设、校+政+企联合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青岛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于正河、山东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主任高金军、山东文衡创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傲福以及山东千慧知识产权代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俊颖认为知识产权工作应当更好地服务社会,要通过灵活的方式培养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的知识产权人才,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共同体生态圈。泰和泰(济南)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世莹建议在人才培养中关注非诉讼方式对知识产权保护发挥的作用。
山东大学兼职特聘教授郭庆存从新文科建设角度探讨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问题,认为知识产权要与其他学科加强交叉研究和实践。山东大学研究员朱效平则立足理论研究和企业实务需求对知识产权如何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出建议。《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李春明从学术研究角度建议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国内外比较研究、多学科交叉研究。
法学院院长周长军表示,法学院知识产权法学科的未来发展,应当进一步加强校地企合作,在知识产权法专业人才培养和在职培训、疑难案例研讨、典型案例提炼、课题研究、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开办常态化、品牌化的“崂山知识产权法论坛”等方面重点推进,争取把法学院知识产权法学科办成国内一流的知识产权法学科。

山东省委宣传部版权管理处、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检察院系统、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系统、青岛大学、山东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山东文衡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山东千慧知识产权代理咨询有限公司、泰和泰(济南)律师事务所相关负责人、专家以及部分法学院师生参加会议。